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喜刘伯宣尚书至五首·其五》
《喜刘伯宣尚书至五首·其五》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于世已无求,公来特少留。

相期一会面,动隔几年秋。

鼎贵曾何乐,常饥亦不忧。

端能专凤沼,未必胜渔舟。

(0)
注释
于世已无求:对世间不再有任何欲望。
公来:您到来。
特少留:特别不愿离开。
相期一会面:约定见面。
动隔:常常相隔。
几年秋:数年的时间。
鼎贵:显赫的地位。
曾何乐:曾经觉得有什么乐趣。
常饥亦不忧:经常挨饿也不担忧。
端能:确实能够。
专凤沼:在朝廷任职。
未必胜渔舟:不一定比做渔民的生活更好。
翻译
我已经对世间没有什么追求了,您到来时特别让我少有离开。
我们曾约定相见,但每次相聚都相隔数年秋季。
曾经身处高位并未感到快乐,即使常常饥饿也无所忧虑。
我确实能在朝廷任职,但这并不一定比渔舟生活更优胜。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名为《喜刘伯宣尚书至五首(其五)》。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生命境遇的淡然态度。

首句“于世已无求”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间的功名利禄已经没有所求,心中的执念已经释放。这反映出诗人的一种超脱与豁达。

接着“公来特少留”则是对友人的珍惜之情。诗人因为朋友难得一聚,所以特别希望能多停留一些时间,享受这难得的相聚时光。

第三句“相期一会面,动隔几年秋”进一步强调了朋友之间难得见面的情况,以及这种难以实现的约定常常被岁月所阻隔。这里的“几年秋”不仅指时间的流逝,也象征着人生易逝和友情的珍贵。

在“鼎贵曾何乐,常饥亦不忧”这两句中,“鼎贵”指的是古代贵族或官宦之家所用的宝鼎,而“常饥”则是平民百姓经常面临的食不果腹的窘况。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物质享受和生活困顿都能保持一种内心的平静,不为外界之事所动。

最后,“端能专凤沼,未必胜渔舟”则是用古代神话中的凤凰与渔人划船的故事来比喻。诗人自比为渔舟,而友人如凤凰,即便自己能力有限,也愿意追随友人的高尚品格。这不仅表达了对朋友的仰慕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一种坚定的志向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情、生活态度以及个人理想的抒发,展示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高洁的情操。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南康食芡梨

吴头楚尾将三载,芡觜梨腮又一秋。

岂为鲈鱼觅归去,在家饮水百无忧。

(0)

送邓牧心出陶山

青山无送迎,幽人自来去。

落叶若相送,卷卷及行屦。

檐端有孤云,仍为守其处。

落叶惜人不在山,孤云尚期人再还。

斯人可期复可惜,我处落叶孤云间。

(0)

望江南/忆江南·其七

形透日,七转任飞腾。

幽入深岩图宴坐,息无来去使神凝。却粒著奇能。

生神火,返本气清澄。

九候浴时开地户,月中取火日求冰。五内换重新。

(0)

寓目

曲曲河回复,青青草接连。

去帆风力满,来雁一声先。

野旷低归鸟,江平进晚牵。

望乡从此始,留眼未须穿。

(0)

送傅子正宣义

渐渐乌竿五两轻,一帆秋色下江滨。

请缨北阙非无意,捧檄南州且为亲。

神骥解缰天上足,风鹏摇翮日边身。

归途眯眼尘沙恶,想梦西湖十里春。

(0)

松江

嗟我赋归役,怜君尚滞留。

江风借行色,山月伴离愁。

天地日以肃,星辰夜欲浮。

东篱菊花约,莫易负清秋。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孙觌 释绍昙 耶律铸 姜特立 郑真 王渐逵 曾丰 石宝 王圭 徐庸 李流谦 凌云翰 贝琼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