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正兰已有馀馨,人胜同簪出画屏。
左氏二娇初共织,刘殷七孺未分经。
林中细草冰含绿,屋外寒山雪半青。
沙路盘回疏竹里,何人知有子云亭。
贺正兰已有馀馨,人胜同簪出画屏。
左氏二娇初共织,刘殷七孺未分经。
林中细草冰含绿,屋外寒山雪半青。
沙路盘回疏竹里,何人知有子云亭。
这首诗描绘了元日时节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活动,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季节特色。
首联“贺正兰已有馀馨,人胜同簪出画屏”以兰花的香气和人们佩戴的胜花(一种节日装饰品)作为开篇,营造出节日的喜庆氛围。兰花的香气飘散在空气中,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展开,增添了节日的视觉美感。
颔联“左氏二娇初共织,刘殷七孺未分经”运用典故,将女子织布的场景与古代学者的故事相联系,既展现了女性的勤劳智慧,也体现了对知识与文化的尊重。左氏二娇可能指的是《左传》中的两位女性人物,而刘殷七孺则可能与《汉书》中的学者刘向有关,这里通过“未分经”暗示了知识的传承与学习的开始。
颈联“林中细草冰含绿,屋外寒山雪半青”描绘了一幅冬日山林的景象。细草在冰雪覆盖下仍显现出一抹绿色,寒山在雪的装点下呈现出半青半白的色彩,生动地展现了冬日的生机与静谧之美。
尾联“沙路盘回疏竹里,何人知有子云亭”将视线转向一条蜿蜒曲折的沙路,穿过稀疏的竹林,最终引出一个隐匿于自然之中的子云亭。子云亭可能是指西汉文学家扬雄的别称,这里通过“何人知有”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元日时节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活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半生书痴虫蠹木,不管瓶无旧储粟。
青灯竹屋雪村寒,声鸣益悲梦难续。
晚菘早韭有书味,诗腹冰清鄙粱肉。
迩来毛颖会稽楮,乃欺余贫共羞缩。
夜深磨墨诉石平,五色荣光随下烛。
窗间错落惊暴富,每见儿曹辄相祝。
奇笺勿污寒具油,玩弄其毋当肴蔌。
觚棱古瓦亦欢喜,春浪生池含雪瀑。
霜毫世辈何多耶,向者心期一夔足。
吾生但识鼠须健,未省禽鱼堪汗牍。
重绨十袭不敢吮,谁作猗那颂于穆。
最怜长安骄騃儿,翠毫入手春山蹙。
平时作叶供媚妩,拔羽诗书岂吾恧。
何知梳洗晓鬟绿,解出文章排五鹿。
策勋翰墨玉床籍,未羡香车驾金犊。
如闻六宫今弋绨,钗梁不饰黄花菊。
细钿高朵花为笔,创巧宁知谁缚束。
吁嗟文采信为累,莫拯多生羽毛秃。
《三次韵答惠兰亭纸翠毫笔》【宋·方岳】半生书痴虫蠹木,不管瓶无旧储粟。青灯竹屋雪村寒,声鸣益悲梦难续。晚菘早韭有书味,诗腹冰清鄙粱肉。迩来毛颖会稽楮,乃欺余贫共羞缩。夜深磨墨诉石平,五色荣光随下烛。窗间错落惊暴富,每见儿曹辄相祝。奇笺勿污寒具油,玩弄其毋当肴蔌。觚棱古瓦亦欢喜,春浪生池含雪瀑。霜毫世辈何多耶,向者心期一夔足。吾生但识鼠须健,未省禽鱼堪汗牍。重绨十袭不敢吮,谁作猗那颂于穆。最怜长安骄騃儿,翠毫入手春山蹙。平时作叶供媚妩,拔羽诗书岂吾恧。何知梳洗晓鬟绿,解出文章排五鹿。策勋翰墨玉床籍,未羡香车驾金犊。如闻六宫今弋绨,钗梁不饰黄花菊。细钿高朵花为笔,创巧宁知谁缚束。吁嗟文采信为累,莫拯多生羽毛秃。
https://shici.929r.com/shici/k8rU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