匣我龙唇琴,勿复奏流徵。
要眇谐宿襟,不入郢人耳。
念此中徘徊,抑按从下里。嘈聚樵牧,众惬心自鄙。
回轸谢群听,拂弦返吾始。
河鱼云际鹤,旷世尚知己。
匣我龙唇琴,勿复奏流徵。
要眇谐宿襟,不入郢人耳。
念此中徘徊,抑按从下里。嘈聚樵牧,众惬心自鄙。
回轸谢群听,拂弦返吾始。
河鱼云际鹤,旷世尚知己。
这首明代诗人瞿汝稷的《发齐安偶成(其一)》描绘了一种深沉而内省的情感体验。诗人将他的龙唇琴置于匣中,不再弹奏激昂的"流徵"音调,因为这无法触动他内心深处的共鸣。他意识到自己的音乐品味与众不同,即使是高雅的"宿襟"也无法被世俗的"郢人"所理解。
诗中,诗人表达了对自己音乐选择的徘徊和反思,决定回归朴素的"下里",即民间的音乐风格。这种选择让他与樵夫牧童的嘈杂声产生了共鸣,虽然看似粗犷,却让人心生惬意,同时也让他自我贬低。然而,他最终决定停止迎合他人,回到最初的自我,以"河鱼云际鹤"的意境表达对知音的渴望,即使在世间罕有。
这首诗通过音乐的视角,展现了诗人对个人艺术追求的坚守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内心世界和审美情趣。
君不见梅子真,当年狂歌吴市门。
神仙隐逸两何有,耿介感激空千言。
我今幸生太平日,千载相望同禄秩。
閒看世事浑不知,一心祇愿饥肠实。
有谁解与鲁公米,无田也酿渊明秫。
瓮间细酌新泼醅,既醉欢娱亦萧瑟。
江湖谁肯便相望,一尊犹及诗人尝。
榴花竹叶应拨去,落盏且看鹅儿黄。
高斋肆筵尽嘉客,长鲸一吸无馀沥。
座上杯盘未狼藉,愁见长瓶卧东壁。
新诗飘飘写胸臆,青天白日飞霹雳。
休言李杜门限牢,到底输我巧钻刺。
我诗杉鸡竹兔耳,未见虎狼先辟易。
异时更敢说较量,缩手从今作降敌。
山阳隐君子,少有高世名。
终身慕父母,事之如平生。
青衫老一命,儒宫谈六经。
经行必造门,怀如遇公卿。
虚往而实返,授业多豪英。
衣冠尘土闇,辩论江河倾。
吟哦千万篇,迥与六艺并。
鲍谢寒蝉噪,郊岛苍蝇声。
先生兼众体,浑然独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