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寻三径,长歌归去来。
未能似夫子,还是走尘埃。
彩笔临流赋,清樽对菊开。
披榛往来处,东望思悠哉。
我欲寻三径,长歌归去来。
未能似夫子,还是走尘埃。
彩笔临流赋,清樽对菊开。
披榛往来处,东望思悠哉。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许景衡所作的《寄题张学士三径堂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与自嘲的情绪。
首句“我欲寻三径,长歌归去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渴望寻找隐居之所,通过歌唱表达回归自然的愿望。这里借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意象,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接着,“未能似夫子,还是走尘埃”两句,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虽有归隐之心,但未能如先贤一般真正实现,仍旧在世俗的尘埃中奔波。这种对比,既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和自我反思。
“彩笔临流赋,清樽对菊开”描绘了一幅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诗人手持彩笔,在流水旁赋诗,酒杯前摆放着盛开的菊花,营造出一种高雅脱俗的氛围。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也是他对理想生活的一种追求和向往。
最后,“披榛往来处,东望思悠哉”两句,诗人描述了自己在荒草丛生的地方行走,东望远方,思绪悠远。这里的“榛”象征着困难和障碍,而“东望”则可能寓意着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整首诗在描绘隐逸生活的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对现实的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与自省,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岁除破衣裳,夜半刺针线。
游子长夜思,佳人不可见。
草枯稚驴吼,灯暗饥鼠现。
深室闭星斗,轻裘卧风霰。
大化忽流斡,浩劫荡回转。
冠屦失其位,侯王化畸贱。
弓戈叱奇字,刀锯摧䪻弁。
至性讵可迁,微躯不足恋。
真人坐冲漠,死生一乘传。
日月行万古,神光索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