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国南门,驲骑方腾趋。
波波一何急,蛮寇围番禺。
番禺本无备,前赖魏大夫。
大夫筑子城,今得守以须。
兵虽不满万,闭壁堪指呼。
老幼转木石,壮健操矛弧。
廪库得以完,日月不易图。
城中旧无井,魏凿安辘轳。
魏由飞语去,不使立外郛。
古称时有待,浅薄皆谓纡。
曲突与烂额,看取报功殊。
大梁国南门,驲骑方腾趋。
波波一何急,蛮寇围番禺。
番禺本无备,前赖魏大夫。
大夫筑子城,今得守以须。
兵虽不满万,闭壁堪指呼。
老幼转木石,壮健操矛弧。
廪库得以完,日月不易图。
城中旧无井,魏凿安辘轳。
魏由飞语去,不使立外郛。
古称时有待,浅薄皆谓纡。
曲突与烂额,看取报功殊。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书南事》,通过对大梁国南门发生的事件的描绘,展现了战时百姓的团结与坚韧。首句“大梁国南门,驲骑方腾趋”点明了地点和紧张的气氛,驲骑疾驰预示着外敌入侵。接下来,“波波一何急,蛮寇围番禺”描述了蛮寇的攻势之猛烈,番禺城的危急形势。
诗人赞扬了魏大夫的智谋与果断,“前赖魏大夫,大夫筑子城”,他建造的小城成为抵挡敌人的临时壁垒。“兵虽不满万,闭壁堪指呼”强调了兵力虽少,但士气高昂,足以坚守待援。老幼齐心协力,壮健者持械备战,显示出人民的团结力量。
“廪库得以完,日月不易图”表明城池虽困,但仓库物资得以保全,生存希望犹在。“城中旧无井,魏凿安辘轳”则展示了魏大夫的细心与长远考虑,预先解决了饮水问题。然而,他的离去却因谣言而未能留下,诗人借“魏由飞语去,不使立外郛”表达了对这种误解的惋惜。
最后,诗人以“古称时有待,浅薄皆谓纡”总结历史经验,指出关键时刻需要耐心等待,而那些轻易评判的人往往看不到真正的价值。“曲突与烂额,看取报功殊”通过比喻,强调了魏大夫看似微小的预防措施(曲突)与关键时刻的贡献(烂额),两者回报的功绩实则大相径庭。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刻画了战乱中的民生疾苦和英雄人物的智慧勇气,寓含了对历史经验和人性的深刻反思。
萧然物外,算托根有地,不殊空谷。
纫佩含香凝楚怨,倘比柴桑松菊。
益径欣开,德邻在望,成就幽栖局。
閒居可赋,不须詹尹重卜。
却念长水词宗,吴门琴客,遗构同题目。
更有高斋传十砚,想象伊人如玉。
佳话千秋,清标一例,永峙龙山麓。
辋川图画,裴王高咏堪续。
金翅蒐军,想孙郎当日,英姿雄发。
寂寞紫髯人去后,閒煞半湖空碧。
野菜荒畦,枯藤败寺,名占高人宅。
斜阳烟柳,眼中多少相识。
今日缥杳池台,轻衫破帽,选胜聊寻觅。
恰有西山开冷眼,似笑风尘踪迹。
独上危亭,当风坐久,万绿森毛发。
癯鸥三两,掠波还又飞没。
青年水逝催残腊,天涯不堪回首。
香梦留痕,单情忆远,竟把相思拖透。黄昏时候。
奈孤影支寒,写怀未就。
百折千回,旅窗冷对一灯瘦。
西风不吹恨去,但吹将恨至,强人消受。
怨里飞魂,愁边阁泪,两鬓萧然非旧。梅花解否。
倘爱惜春华,也须眉皱。粉碎珠啼,违心常八九。
病久费医钱。支枕枯眠。转喉噤口学寒蝉。
骨出飞龙衾泼水,不解衣船。愁梦絮镫边。
药裹为缘。余生乞与总欣然。
阿鹊也同添一岁,明日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