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昳未,担板玄沙爱鳖鼻。
丧身失命几多人,张口送睛何处避。
不通宗,浑寐语,业识茫茫无本据。
盲参不体弄蛇人,常被弄蛇穿却鼻。
日昳未,担板玄沙爱鳖鼻。
丧身失命几多人,张口送睛何处避。
不通宗,浑寐语,业识茫茫无本据。
盲参不体弄蛇人,常被弄蛇穿却鼻。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印肃所作的《十二时歌》第六首,以独特的形式表达了对世间生死无常的深刻洞察。"日昳未"指的是午后偏晚时刻,诗人以"担板玄沙爱鳖鼻"起句,形象地描绘出一种奇特的情景,可能是在说有人在沙滩上挑着木板,对一只鳖的鼻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这背后暗含的是对生命脆弱的警示,因为"丧身失命几多人",暗示了许多人因各种原因丧失了生命。
接下来的诗句"张口送睛何处避"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无常和逃避无门,人们无法预知何时会面临危险,失去生命。"不通宗,浑寐语"则揭示了人们在生死面前的迷茫,不知如何寻求解脱或归宿。"业识茫茫无本据"表达了对因果轮回、业力决定命运这一佛教观念的认同,认为人的命运是由自身的业力决定,没有固定的根据。
最后两句"盲参不体弄蛇人,常被弄蛇穿却鼻"以寓言的方式,指出那些盲目追求某种事物(如修行者不理解生死真谛)的人,往往会遭受意想不到的挫折,就像弄蛇人被蛇反噬一样,自己的鼻子也会受到伤害。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沉的哲理,警示世人要珍惜生命,明了生死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