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烟敛秀峰,濯濯玉芙蓉。
阿那茅堂下,畸人可或逢。
春烟敛秀峰,濯濯玉芙蓉。
阿那茅堂下,畸人可或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山水画卷。首句“春烟敛秀峰”,以“春烟”渲染出春天的轻柔氛围,而“敛”字则赋予了山峰一种含蓄之美,仿佛在春日的烟雾中,山峰悄悄地展露出其秀丽的轮廓。接下来,“濯濯玉芙蓉”一句,将山峰比作“玉芙蓉”,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洁白与光泽,更赋予了其如花般娇艳的美感,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阿那茅堂下,畸人可或逢。”这两句则将视角转向了画面的一隅,茅屋之下,或许能遇到一个不同寻常的人物,这样的设定为这幅山水画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想象的空间。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静谧而又充满诗意的自然景观,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被春烟缭绕、玉峰点缀的山水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延陵初罢讲,建业去随缘。
翻译推多学,坛场最少年。
浣衣逢野水,乞食向人烟。
遍礼南朝寺,焚香古像前。
出家童子岁,爱此雪山人。
长路经千里,孤云伴一身。
水中应见月,草上岂伤春。
永日空林下,心将何物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