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延陵陈法师赴上元》
《送延陵陈法师赴上元》全文
唐 / 皇甫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延陵初罢讲,建业去随缘。

翻译推多学,坛场最少年。

浣衣逢野水,乞食向人烟。

遍礼南朝寺,焚香古像前。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yánlíngchénshīshàngyuán
táng / huángrǎn

yánlíngchūjiǎngjiànsuíyuán
fāntuīduōxuétánchǎngzuìshǎonián

huànféngshuǐshíxiàngrényān
biànnáncháofénxiāngxiàngqián

翻译
延陵刚刚结束讲经,我离开建业随缘而行。
推崇广博的学问,我在道场中是最年轻的求学者。
在野外的溪流边洗衣裳,向有人烟的地方乞讨食物。
我遍访南朝的寺庙,对着古老的佛像虔诚上香。
注释
延陵:古代地名,指常州一带。
罢讲:结束讲经。
随缘:顺应机缘,随意而行。
推多学:推崇广泛学习。
坛场:道场或学术讲习之处。
最少年:年纪最小的人。
浣衣:洗涤衣物。
野水:野外的溪流。
乞食:乞讨食物。
人烟:有人居住的地方。
遍礼:逐一礼拜。
南朝寺:南朝时期的寺庙。
焚香:点燃香火。
古像:古老的佛像。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皇甫冉的作品,名为《送延陵陈法师赴上元》。从诗的内容来看,作者在送别一位佛教法师陈延陵赴上元之际所作。全诗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

首句“延陵初罢讲”,表明陈法师刚结束了一场法会的讲授,展现了其在佛学上的修为与地位。紧接着,“建业去随缘”则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

“翻译推多学”一句,显示出陈法师不仅精通佛典,而且还致力于将这些智慧传播给更多人。随后的“坛场最少年”,则是对其在佛教界中年轻有为、才华横溢的一种肯定。

下片诗转向陈法师的生活状态,“浣衣逢野水”、“乞食向人烟”两句,描绘了他清贫自守、不事繁华的简单生活。这里的“野水”与“人烟”,都是对自然和人类文明的温柔呼唤。

最后,“遍礼南朝寺”表达了陈法师对佛教圣地的尊重与膜拜,而“焚香古像前”则是他在古老佛像之前燃香敬礼的虔诚之举。这两句诗,既展示了陈法师对佛教文化的崇敬,也反映出作者皇甫冉对其朋友精神追求的赞美。

这首诗语言朴素而意境深远,不仅送别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净土的情怀。

作者介绍
皇甫冉

皇甫冉
朝代:唐   字:茂政   籍贯:润州(今镇江)丹阳   生辰:公元717年

皇甫冉(约公元718年—约公元771年),字茂政,男,汉族文人。祖籍甘肃泾州,出生于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据《唐诗三百首新注》线装版记载:皇甫冉(716--769),字茂政,安定(今甘肃泾川北)人。曾祖时已移居丹阳。天宝进士,任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官中左拾遗,补阙。
猜你喜欢

和人乞朱樱十首·其五

侯门珍膳诧猩唇,肉食愚哉鄙若人。

安得赪珠洗荤浊,骊龙方寐讵非真。

(0)

读李敬业传

閒笑唐明主,深怜李绩忠。

如何一谄献,便使百年恫。

武后兴唐乱,英公奋义戎。

那知成祸者,祸惨亦归躬。

(0)

松斋秋咏次黄存之韵七首·其二

西风黄叶埽空庭,舞鹤翩翩堕雪翎。

一阵清风通鼻观,木犀亭下读骚经。

(0)

再用韵三首·其三

凤台仙姊卷银篁,归去瑶池试晓妆。

剩粉残脂无处著,化为风絮满池塘。

(0)

劝农·其一

郊原春已半,沟洫水先通。

劝相宁文具,归耕亦兴浓。

一犁新雨后,小队乱山中。

粗识斯民意,何须教缿筒。

(0)

新糊小室明帘戏书

先生丈室净无尘,白纸糊帘莫笑贫。

夜静风严褰不动,朝来雪积欲争新。

围炉只用深藏火,隐几还应煖似春。

纸帐一床馀纸被,不妨更作独眠人。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释崇岳 周馨桂 朱晞颜 杨旦 陈起 王义山 宁调元 牛焘 程珌 郭应祥 释智朋 释师观 黄之隽 顾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