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佛音容彷佛思,衣冠出入忆当时。
成人未返林乌哺,稚子曾骑竹马嬉。
椿老暮庭风槭槭,草荒春冢雨离离。
固知罔极恩难报,只恐终天孝易衰。
彷佛音容彷佛思,衣冠出入忆当时。
成人未返林乌哺,稚子曾骑竹马嬉。
椿老暮庭风槭槭,草荒春冢雨离离。
固知罔极恩难报,只恐终天孝易衰。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薛瑄所作的《次韵(其三)》。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与感慨。
首联“彷佛音容彷佛思,衣冠出入忆当时”,诗人以“彷佛”二字开篇,暗示了对已故亲人记忆的模糊与不真切,却依然能清晰地想起他们生前的音容笑貌和日常生活的点滴。接着,“衣冠出入忆当时”则进一步强调了对亲人穿着打扮、生活状态的回忆,仿佛他们并未离去,依旧活在诗人的记忆之中。
颔联“成人未返林乌哺,稚子曾骑竹马嬉”,运用对比手法,将自己成年后未能尽孝与童年时与亲人共度的美好时光形成鲜明对比。其中,“成人未返林乌哺”表达了对未能在亲人晚年尽孝的遗憾,“稚子曾骑竹马嬉”则回忆了与亲人共享的快乐童年时光,两相对比,更显出对失去亲人的痛楚与怀念。
颈联“椿老暮庭风槭槭,草荒春冢雨离离”,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哀婉的氛围。“椿老”暗指父亲年迈,“暮庭风槭槭”描绘了傍晚庭院中风吹树摇的景象,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草荒春冢雨离离”则描述了春天里墓地荒草丛生、细雨绵绵的情景,进一步强化了对逝去亲人的哀悼之情。
尾联“固知罔极恩难报,只恐终天孝易衰”,诗人表达了对无法回报亲人深恩的无奈与痛苦,同时也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孝心可能会逐渐消减。这一联直抒胸臆,情感真挚,深刻揭示了人世间亲情的珍贵与复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深情地表达了对已故亲人的怀念与对孝道的思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哲理意味。
银袍鹄立帝当阳,曾看天街马缀行。
一鼓诸君俱作气,七襄吾老不成章。
先贤肯靠三场饱,男子须留百世芳。
学取侯家棋野样,奏篇日月可争光。
隔膜能知人肺肝,瞭如烛照与龟钻。
敏于一行推棋子,妙似尧夫测牡丹。
道是鬼来疑太黠,蓦然仙去觅应难。
身今槁木寒灰样,惭愧巫咸子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