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难为晓,山中晓益迟。
鸡鸣谷响答,月落树阴移。
秉烛观书罢,临轩问政时。
独思夙兴者,毋乃太奔疲。
冬夜难为晓,山中晓益迟。
鸡鸣谷响答,月落树阴移。
秉烛观书罢,临轩问政时。
独思夙兴者,毋乃太奔疲。
此诗描绘了深山之中冬日清晨的独特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沉思。首句“冬夜难为晓,山中晓益迟”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夜晚的寒冷与漫长使得黎明的到来显得尤为艰难,而山中的清晨则更加缓慢地降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孤寂的氛围。
接着,“鸡鸣谷响答,月落树阴移”两句通过自然界的声响与变化,进一步渲染了清晨的宁静与时间的流逝。鸡鸣声在山谷间回荡,仿佛是对黎明的呼唤;而月亮落下,树影随之移动,则是时间更迭的直观体现。
“秉烛观书罢,临轩问政时”则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他手持蜡烛阅读至深夜,晨光初现之时又开始思考政务,体现了其勤奋好学与勤于政事的精神面貌。
最后,“独思夙兴者,毋乃太奔疲”表达了诗人对那些早起劳作之人的深切同情与反思,担心他们过于劳累,暗含了对劳逸结合的思考,以及对社会底层劳动者的关怀之情。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冬日清晨的景色,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于时间、学习、政务及社会民生的深刻思考,展现出其丰富的情感世界和人文关怀。
胜绝尊前万事休,纵非吾土且登楼。
山迎雨脚俄飞过,风约江声欲倒流。
野水渐堪添酒面,夕阳依旧满帘钩。
凭阑从此迟归鞅,能及中秋对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