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县春深沙气暄,居人生事不离村。
上梯取斧料桑尾,抽橛移舟系柳根。
已过清明违帝里,不妨红白遍江园。
持杯试与酬风物,深愧樊迟学圃言。
海县春深沙气暄,居人生事不离村。
上梯取斧料桑尾,抽橛移舟系柳根。
已过清明违帝里,不妨红白遍江园。
持杯试与酬风物,深愧樊迟学圃言。
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靖海县的乡村景象。首句“海县春深沙气暄”,写出了春天海边县份气候温暖,沙滩上热气蒸腾的场景。次句“居人生事不离村”则体现了村民生活的宁静和与世无争,他们的日常生活围绕着村庄展开。
第三句“上梯取斧料桑尾”,通过具体的动作,展现了村民们正在准备修剪桑树,为养蚕做准备,这是古代农业社会常见的农事活动。第四句“抽橛移舟系柳根”则描绘了河边的生动画面,人们在移动船只时,将船系在柳树下,显示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
“已过清明违帝里”表达了诗人已经过了清明节,离开了京城,流露出淡淡的离愁。然而,“不妨红白遍江园”又展现出江边园林中百花盛开的美景,给诗人带来一丝安慰。最后一句“持杯试与酬风物,深愧樊迟学圃言”,诗人拿起酒杯,试图以饮酒赏景来应和大自然的美好,但心中却对未能像樊迟那样专心务农有所遗憾,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自省。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元代乡村生活的情景,既有春天的气息,又有诗人的情感寄托,展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反思。
画山何得用金碧,小李将军创其迹。
近来仅数仇十洲,笔法虽工损气格。
当年传说文皇时,阴山之旁陈六师。
连峰叠嶂出大漠,金碧照面光参差。
马上大叫龙颜喜,世间山色无如此。
天开图画北海间,小李将军笔法是乃知。
将军之画有所传,即如此幅何工妍。
璚楼翠阁空中悬,绿松片片龙鳞然。
将军逝后八百年,犹有生气飞紫烟。
堂中风吹山欲动,耳边飞涛鸣溅溅。
楼中之仙身似鹤,珊瑚钩卷明珠箔。
蓬岛能移席上开,云霞揽取尊前落。
郑生才高类此峰,相邀把酒弄山松。
披襟若坐翠山里,海上群仙尔定逢。
桃川子,归桃川。朝发凤凰台,夕指鱼凫天。
峨眉山月照沧海,巫峡溪风吹紫烟。
锦城西去桃满川,春风烂漫开欲然,何用窘束坐自煎。
君不见封侯何人曲如钩,道边何人直如弦。
从来矩步难为用,自古红颜多妒妍。
君今弃置勿复道,且向桃川高枕眠。
赤霞潋滟波光泛,看君不异桃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