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木晴湖合,高花午榭移。
尧茨元不剪,周稼欲先知。
雨露悬蓬径,风云护竹篱。
九重欢豫地,仿佛见龙旗。
灌木晴湖合,高花午榭移。
尧茨元不剪,周稼欲先知。
雨露悬蓬径,风云护竹篱。
九重欢豫地,仿佛见龙旗。
这首明代诗人马汝骥的《西苑诗十首·其八·南台》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园林景象。首句“灌木晴湖合”,展现了晴朗天气下灌木与湖水相映成趣的画面,暗示了环境的清幽。次句“高花午榭移”则描绘了午后的花儿在凉亭中移动,可能是指微风吹动花影,增添了动态美。
“尧茨元不剪,周稼欲先知”两句,运用典故,借古人尧帝的美德和周朝农事的智慧,寓言式的表达了园艺的自然之美和对丰收的期待。接下来,“雨露悬蓬径,风云护竹篱”进一步描绘了园中景致,雨露滋润着小径旁的蓬草,风云似乎在守护着竹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被呵护的氛围。
最后两句“九重欢豫地,仿佛见龙旗”,将视线从自然景色转向皇家园林,暗指此处是皇帝游乐之地,透过美景仿佛能看到象征皇权的龙旗,流露出对皇家气象的赞美和对盛世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南台的园林风光,融合了自然与人文,既有景物的生动描绘,又有历史文化的内涵,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化皇家园林的赞美和追求。
木叶落还穷,天风吹不歇。
向夕启柴扉,绳床散凉月。
纷纷霜薄衣,野火时明灭。
爱月立溪桥,溪声寒决决。
踏月只在山,看云不过岭。
起灭总云云,往来唯并井。
春老别花光,窗虚赠松影。
世梦倘沉冥,自非莺唤醒。
既非金石躯,浮生易延促。
不及野草根,年年一回绿。
东皋寒可怜,热焰摇春木。
一片明霞光,斜阳在山麓。
岩居岂偶然,所志从吾向。
寒林白雾浓,何处炊烟扬。
瞪目立溪桥,饥乌在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