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裘谁复二王如,底事吴兴一卷虚。
记得向来贞观例,黄金遍购右军书。
箕裘谁复二王如,底事吴兴一卷虚。
记得向来贞观例,黄金遍购右军书。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得宋拓右军帖上卷绝佳而大令帖不至戏成一绝》。诗中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深沉感慨与对古代书法珍品的珍视之情。
首句“箕裘谁复二王如”,以“箕裘”比喻继承家业或技艺,这里指的是王羲之父子的书法艺术。然而,“谁复二王如”则表达了对当今无人能及王羲之父子书法艺术的感慨,暗示了后世书法艺术的衰落。
次句“底事吴兴一卷虚”,“吴兴”指宋代书法家米芾,此处借指古代书法珍品。诗人感叹为何在得到王羲之的珍贵书法作品时,却未能同时获得米芾的佳作,表达了对失去另一件珍品的遗憾。
接着,“记得向来贞观例,黄金遍购右军书。”诗人回忆起唐代贞观年间,人们不惜重金购买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的情景,以此反衬出当前社会对古代书法珍品的忽视和缺乏珍惜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今对书法珍品的不同态度,表达了对古代书法艺术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当下社会文化价值取向的反思。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对比手法,使得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深刻。
严冬飞朔雪,此景望中嘉。
云暗垂天幕,江平压浪花。
翅寒低独雁,枝重折丛葭。
冷甲穷边戍,凝烟野叟家。
聚来风有助,消去日难遮。
炉暖频烘兽,杯浓不饮蛇。
谢吟殊可爱,郢唱又何加。
好尽登临兴,搜题彻四遐。
毅甫生江南,蕴有洙泗质。
雄文极古今,通鉴尽疏密。
瀛山绣衣使,高步尚淹屈。
河水润畎亩,随珠照圭荜。
仁风信乐易,治体本诚一。
昌时政多暇,丰岁民甚佚。
抚琴得遗音,开卷终旧帙。
天和内自保,万事皆外物。
我生本蒿莱,岂合顾簪绂。
南迁至此处,惠养殊不失。
伤心屈原棹,掩耳湘灵瑟。
罪大敢放怀,恩深已沦骨。
幸常从公游,谈笑度永日。
我吟续郢唱,缄封弥战栗。
蔡氏之子,彼仲女者。考之古今,如仲者寡。
有德之容,有德之性。所好所习,一出于正。
貌庄而丽,气温而醇。女子之中,而有斯人。
慈良端厚,内敏而重。终日寡言,亦不戏弄。
字无难易,所见辄识。不知此女,从何而得。
读释氏书,欣然有适。身之所有,皆出自然。
如何不幸,不假之年。扬州道中,死于六月。
二十七日,暑气酷烈。二十九日,三更大殓。
形神如生,体亦不变。其气甚洁,其香甚郁。
附于身者,何用珠玉。不知此女,而往何处。
杳杳冥冥,云霞烟雾。世之所有,则维其常。
若斯人者,独秀孤芳。吾于其母,是为内兄。
哀吟恻恻,慰其死生。
《哀吟赠蔡子骧女》【宋·徐积】蔡氏之子,彼仲女者。考之古今,如仲者寡。有德之容,有德之性。所好所习,一出于正。貌庄而丽,气温而醇。女子之中,而有斯人。慈良端厚,内敏而重。终日寡言,亦不戏弄。字无难易,所见辄识。不知此女,从何而得。读释氏书,欣然有适。身之所有,皆出自然。如何不幸,不假之年。扬州道中,死于六月。二十七日,暑气酷烈。二十九日,三更大殓。形神如生,体亦不变。其气甚洁,其香甚郁。附于身者,何用珠玉。不知此女,而往何处。杳杳冥冥,云霞烟雾。世之所有,则维其常。若斯人者,独秀孤芳。吾于其母,是为内兄。哀吟恻恻,慰其死生。
https://shici.929r.com/shici/7qgn7r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