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峰向背隔秦吴,看尽名山画不如。
秋洒玉浆和沆瀣,夜张云窟隐蟾蜍。
凤迷丹穴来还近,羽化红尘事总虚。
何日共君同去看,也须閒步也骑驴。
数峰向背隔秦吴,看尽名山画不如。
秋洒玉浆和沆瀣,夜张云窟隐蟾蜍。
凤迷丹穴来还近,羽化红尘事总虚。
何日共君同去看,也须閒步也骑驴。
这首诗描绘了对华山的向往与赞美之情。首句“数峰向背隔秦吴”,以华山的几座山峰为视觉中心,巧妙地将华山与秦、吴两地相隔的空间距离融入其中,既展现了华山的雄伟壮观,又暗示了诗人对远方美景的向往。
“看尽名山画不如”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华山美景的独特感受,认为即便是最精湛的绘画也无法完全捕捉到华山的神韵与魅力,强调了华山自然景观的独一无二。
接下来,“秋洒玉浆和沆瀣,夜张云窟隐蟾蜍”两句,运用丰富的意象,描绘了华山在不同时间下的景象。秋日里,仿佛有如玉般的露水洒落,与晨间的沆瀣(露珠)交织在一起,夜晚则有云窟掩映着月亮,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华山四季变换的自然之美,也赋予了它超凡脱俗的意境。
“凤迷丹穴来还近,羽化红尘事总虚”两句,通过神话传说中的凤凰与丹穴的联系,进一步强化了华山的神圣与超脱。同时,诗人借“羽化红尘”的表述,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以及对精神追求的向往。
最后,“何日共君同去看,也须闲步也骑驴”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一同前往华山,无论是悠闲漫步还是骑驴前行,都充满了期待与喜悦。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更加贴近生活,富有感染力。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华山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神话与人生哲理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感。
商飙落叶如飞燕,寒衣处处催针线。
征夫一去未曾还,十载相思不相见。
相见家乡讵有期,旧衣寄尽寄新衣。
织成窗外三更月,缝就镫前半晓鸡。
忆昔裁衣手腕轻,算来宽窄能相称。
悠悠离别已多年,心意商量愁未定。
定识腰肢旧日非,剪来那得更宽围。
试把妾身还自约,嫁衣宽尽不相依。
再四丁宁寄徒侣,愿见儿夫亲付与。
泪痕滴上半成殷,到日开时应认取。吁嗟乎!
王家多难为前驱,休说封侯志尚虚。
又恐思家徒乱意,衣间不付一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