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风宛转动青帘,新燕重来问旧帘。
入社正逢丛杏发,衔泥喜傍故巢添。
晴窗细语欢留客,网户低飞避捲帘。
好伴幽人消永日,莫教虫迹污牙签。
和风宛转动青帘,新燕重来问旧帘。
入社正逢丛杏发,衔泥喜傍故巢添。
晴窗细语欢留客,网户低飞避捲帘。
好伴幽人消永日,莫教虫迹污牙签。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燕子归来的温馨场景,充满了生机与和谐。诗人彭孙贻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燕子与人类之间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首联“和风宛转动青帘,新燕重来问旧帘”,开篇即以和煦春风与轻盈燕子的形象,营造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和风轻轻吹动着酒旗(青帘),新归的燕子仿佛在询问旧时的居所,透露出一种亲切与熟悉感。
颔联“入社正逢丛杏发,衔泥喜傍故巢添”,进一步描绘了燕子与自然界的互动。正值春社之时,丛丛杏花绽放,燕子不仅找到了熟悉的巢穴,还欣喜地添筑新泥,重建家园,体现了它们对环境的适应与依赖。
颈联“晴窗细语欢留客,网户低飞避捲帘”,转而描写人类与燕子之间的和谐相处。晴朗的窗户下,主人与客人细语交谈,燕子则低飞绕过卷起的窗帘,既展示了燕子的机敏与智慧,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尾联“好伴幽人消永日,莫教虫迹污牙签”,诗人希望燕子能陪伴隐士度过悠长的日子,远离尘嚣,保持环境的洁净,表达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美好向往。
整首诗通过燕子这一形象,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展现了明末清初时期文人对于和谐共生、亲近自然的追求与向往。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