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亩清阴隔短墙,幽香端许借馀光。
脩篁戛玉乱垂影,佳木屯云巧著行。
隐几助成春草梦,卷帘饶占比窗凉。
谁知靖节心源冷,独眄庭柯兴味长。
十亩清阴隔短墙,幽香端许借馀光。
脩篁戛玉乱垂影,佳木屯云巧著行。
隐几助成春草梦,卷帘饶占比窗凉。
谁知靖节心源冷,独眄庭柯兴味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庭院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充满自然之美的空间。"十亩清阴隔短墙",开篇即以广阔的视野引入,清幽的树荫与矮墙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幽香端许借馀光",通过借景的手法,将远处的光线与近处的香气巧妙结合,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且富有层次感。
接着,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庭院内的植物景观:"脩篁戛玉乱垂影,佳木屯云巧著行"。修长的竹子仿佛玉石般晶莹剔透,其影子在阳光下错落有致;而那些树木则如同积聚的云彩,排列得错落有致,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和谐的向往和追求。
"隐几助成春草梦,卷帘饶占比窗凉",诗人通过描述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可能产生的感受,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意境。"隐几"暗示了人在此处的悠闲与自在,"春草梦"则表达了对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春天的向往。"卷帘"与"占比窗凉"则描绘了人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心灵的清凉与宁静。
最后,"谁知靖节心源冷,独眄庭柯兴味长",诗人以陶渊明(字靖节)自比,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深沉热爱以及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心源冷"不仅指环境的清凉,更暗含了诗人内心对于尘世繁华的超脱与淡然。"独眄庭柯"则强调了诗人独自欣赏自然美景时的独特心境,"兴味长"则表明了这种欣赏带来的持久的愉悦与满足。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庭院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追求和对自然美的极致欣赏。
暮屏翠冷,秋树赭疏,双峰对起南北。
好与霁天相接,浮图现西极。岧峣处,云共碧。
漫费尽、少年游屐。故乡近,一望空遥,水断烟隔。
闲凭涌金楼,潋滟波心,如洗梦淹笔。
唤醒睡龙苍角,盘空壮商翼。西湖路,成倦客。
待倩写、素缣千尺。便归去,酒底花边,犹自看得。
遍插茱萸。人何处、客里顿懒携壶。
雁影涵秋,绝似暮雨相呼。
料得曾留堤上月,旧家伴侣有书无。谩嗟吁。
数声怨抑,翻致无书。
谁识飘零万里,更可怜倦翼,同此江湖。
饮啄关心,知是近日何如。
陶潜尚存菊径,且休羡松风陶隐居。
沙汀冷,拣寒枝、不似烟水黄芦。
新篁依约佩初摇。老石润山腰。
逸人未必犹酣酒,正溪头、风雨潇潇。
砺齿犹随市隐,虚心肯受春招。从教三径入渔樵。
对此觉尘消。娟枝冷叶无多子,伴明窗、书卷诗瓢。
清过炎天梅蕊,淡欺雪里芭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