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隔尘喧,虚堂太岑寂。
寒尽春自来,莺啼报消息。
白云隔尘喧,虚堂太岑寂。
寒尽春自来,莺啼报消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句“白云隔尘喧”,以“白云”象征高洁与纯净,与“尘喧”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远离世俗纷扰的理想境界。这里的“隔”字,既指空间上的隔离,也暗含心灵上的净化,表达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
接着,“虚堂太岑寂”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空灵。一个“虚”字,不仅描绘了房间的空旷,更寓意着内心的虚空与超脱。而“岑寂”则强调了环境的寂静,仿佛连时间都凝固了,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寒尽春自来”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春天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温暖和生机,也预示着希望与新生。这里的“寒尽”与“春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自然界中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
最后,“莺啼报消息”以生动的细节收尾,将春天的气息推向高潮。黄莺的啼鸣,不仅是自然界的美妙乐章,也是春天来临的消息传递者。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赋予了诗歌以生命力,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那清脆悦耳的鸟鸣声,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命循环与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宋朝文人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的典型表达。
苍然古时月,下照檀栾影。
烟梢一万竿,翠滴衣裳冷。
幽兴会孤吟,造此无人境。
自非高士怀,于何悟深静。
我公有神契,千载遥相领。
偶复托岸廊,终焉慕箕颍。
妙处故不传,意与瑶琴永。
鲁昭政不明,童心一言定。
强臣久擅权,谗人暗启衅。
公族子家羁,忠正国之俊。
明达审机谋,谠言罔见听。
群小竞昏怓,懵然即笃信。
日入慝将兴,终成一朝忿。
野井求诸人,胡不早如晋。
恶定而好亡,憸邪握其柄。
宛转辱乾侯,双琥暂受命。
平子何诈谖,言甘欲从政。
已非貌而出,无劳频致讯。
伤哉志不伸,忠良空饮恨。
落月下春苑,啼鸟别花曹。
无端凑与离怨,难咽割肠刀。
玉貌雪肤何处,只剩无情有恨,隐隐怕逢挑。
空态忽沾臆,暗影自栖膏。华畿邈,巫峡渺,汉津涛。
此情终古,直教同是一忉忉。
送断韶华一瞬,赚杀芳心一寸,船往不留篙。
回忆可堪话,无计放萧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