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风度古木,吹我屋上茅。
茅去屋见底,风声尚萧萧。
人心一何苦,人情一何骄。
却将眼下泪,散作炎上膏。
悲风度古木,吹我屋上茅。
茅去屋见底,风声尚萧萧。
人心一何苦,人情一何骄。
却将眼下泪,散作炎上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王冕的《秋怀十二首》中的第一首,以秋风和茅屋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首句“悲风度古木”描绘了秋风穿过古老的树木,带来凄凉之感,紧接着“吹我屋上茅”写风吹落屋顶茅草,暗示生活的简陋和外界环境的艰苦。诗人通过“茅去屋见底,风声尚萧萧”,进一步渲染出孤独与凄清的氛围。
然而,诗的后两句转向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人心一何苦,人情一何骄。”这里的“人心一何苦”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深深体验,而“人情一何骄”则揭示了世态炎凉,人与人之间的虚伪和骄傲。最后,诗人以泪水自比,将其比喻为“炎上膏”,意味着眼下的辛酸泪水,如同热油般燃烧,反映出他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愤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寓言式的表达方式,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艰辛和人性冷暖的深刻洞察,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哲理内涵。
塞山作云云满空,蒸为灵雨飞濛濛。
雨师谷神岂有柄,谁实司之造化功。
早稼益实晚苗秀,高原下隰均芃茂。
最是呼鹰牧马场,至今犹识耕耘候。
喜雨歌馀知雨奇,耳□目视无不宜。
就中对瀑擅佳趣,妙色真声兼占之。
飞泉得雨声愈壮,骤雨飞泉色相向。
浑似水晶宫里游,即之转离惟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