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夜飞觞客在山,同看明月上云端。
粘天水阔蟾光湿,捲海风高蜃气寒。
会友幸逢三益在,娱情休恨四并难。
座中喜有能诗者,便作唐诗顾况看。
烛夜飞觞客在山,同看明月上云端。
粘天水阔蟾光湿,捲海风高蜃气寒。
会友幸逢三益在,娱情休恨四并难。
座中喜有能诗者,便作唐诗顾况看。
这首宋末元初的诗《即席和卫山斋韵并呈顾渊白路教》是黄庚所作,诗人以夜晚烛光下饮酒赏月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山水之间聚会的场景。首句“烛夜飞觞客在山”展现了夜晚宴饮的热闹气氛,客人身处山中,举杯共度良宵。接着,“同看明月上云端”写出了众人抬头仰望明亮的月亮升上天空,营造出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粘天水阔蟾光湿,捲海风高蜃气寒”两句,通过描绘水面映照的月光湿润,以及海风吹过时带起的寒意,进一步渲染了月夜的清冷与辽阔。诗人运用“粘天”、“捲海”等词语,展现出画面的广阔与动态感。
“会友幸逢三益在,娱情休恨四并难”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庆幸能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尽管人生路途中的困难重重,但此刻的欢聚足以弥补一切。最后,“座中喜有能诗者,便作唐诗顾况看”点题,赞美席间有才华横溢的诗人,暗示自己也愿效仿唐代诗人顾况,即兴创作,共享诗酒之乐。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描绘了月夜景色,又寓含了人情世故,体现了宋末元初诗歌的雅致与深沉。
红芳落尽正无憀,吟绕空枝首重搔。
最恨东君才思少,不留檀口待樱桃。
世人倾耳听繁音,太音古淡难为听。
有如广庭题旌夏,或者惊遁疑有神。
当时舜床调五弦,薰风煽物无穷人。
若言造化不爱玩,安得感君回阳春。
遗音相继嗣者谁,穷山缁侣黄冠师。
非干此意乐穷静,世路自与相参差。
我今试听清风操,野鹤孤猿对残照。
琅琊山下醉翁吟,分明拨向琴中调。
人言大弦如玉温,小弦廉折亮以清。
春秋自是隔寒暑,天地不得令偕行。
岂如七弦转十指,劲节谐音同到耳。
乃知造化在指端,岂但高山与流水。
道人不肯长怀珍,亦曾挟艺游车尘。
高门八字惊未见,脱赠往往捐千纯。
如今飘泊困长路,更觉世味难将迎。
应将感怆赴琴曲,一听万虑罗心兵。
道人勿苦生冰炭,古道须信非人情。
哀音果要洗俗耳,更去娇弦三两声。
《听琴赠远师》【宋·王洋】世人倾耳听繁音,太音古淡难为听。有如广庭题旌夏,或者惊遁疑有神。当时舜床调五弦,薰风煽物无穷人。若言造化不爱玩,安得感君回阳春。遗音相继嗣者谁,穷山缁侣黄冠师。非干此意乐穷静,世路自与相参差。我今试听清风操,野鹤孤猿对残照。琅琊山下醉翁吟,分明拨向琴中调。人言大弦如玉温,小弦廉折亮以清。春秋自是隔寒暑,天地不得令偕行。岂如七弦转十指,劲节谐音同到耳。乃知造化在指端,岂但高山与流水。道人不肯长怀珍,亦曾挟艺游车尘。高门八字惊未见,脱赠往往捐千纯。如今飘泊困长路,更觉世味难将迎。应将感怆赴琴曲,一听万虑罗心兵。道人勿苦生冰炭,古道须信非人情。哀音果要洗俗耳,更去娇弦三两声。
https://shici.929r.com/shici/QEbpQ.html
苏端薛复同黄土,海内文章谁接武。
即今七字续长言,沈子挥豪照今古。
朝为百赋更贾勇,暮作千诗犹奋怒。
补天綵笔不费工,捲地奔风随插羽。
穷途得所喜入眼,口诵新篇身起舞。
已知奔逸逐骅骝,况复逡巡蹈规矩。
荐书指日登姓名,艺圃方期富仓庾。
阎公色动瞻斗牛,处士当筵赋鹦鹉。
跨海鲸鱼要力求,翡翠兰苕不须数。
不嫌投迹老龟溪,看子声名满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