谩多忧思绕东篱,举目江山异昔时。
落日边城悲鼓角,西风天地动旌旗。
荒村乱后愁无酒,野老胸中喜有诗。
风景不同人事别,菊花何必上寒枝。
谩多忧思绕东篱,举目江山异昔时。
落日边城悲鼓角,西风天地动旌旗。
荒村乱后愁无酒,野老胸中喜有诗。
风景不同人事别,菊花何必上寒枝。
这首元末明初叶颙的诗《至正戊戌九日感怀赋(其二)》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诗人身处战乱后的感慨。首句“谩多忧思绕东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思绪纷飞,即使在自家的篱笆旁也难以摆脱现实的困扰。次句“举目江山异昔时”则揭示了眼前江山的巨大变迁,暗示着社会动荡和历史的沧桑。
“落日边城悲鼓角”通过夕阳下的边城鼓角声,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战争氛围,让人感受到战乱带来的哀伤。“西风天地动旌旗”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悲壮的场景,秋风中的旗帜飘摇,如同天地间的战事仍在继续。
“荒村乱后愁无酒”写出了战乱后的乡村荒芜,人们生活困苦,连基本的酒也无法满足,增添了诗人内心的愁苦。“野老胸中喜有诗”则转而描绘了一位老者在困境中仍能以诗抒发情感,展现出坚韧的人生态度。
最后两句“风景不同人事别,菊花何必上寒枝”以景结情,寓意人事变迁,风景依旧,但人心境已非,暗示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深深感叹。同时,借菊花不畏严寒的形象,表达出诗人坚守节操、不愿随波逐流的决心。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乱世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冷曹孤宦本相宜,山在墙南落照时。
洗竹浇莎足公事,一来赢写一联诗。
为善无近名,窃名者得声不如心,诚哉是言也。
使君圣朝瑞,乾符初刺婺。
德变人性灵,笔变人风土。
烟霞与虫鸟,和气将美雨。
千里与万里,各各来相附。
信哉有良吏,玄谶应百数。
古人古人自古人,今日又见民歌六七裤。
不幸大寇崩腾来,孤城势孤固难锢。
攀辕既不及,旌旆冲风露。
大驾已西幸,飘零何处去?
婺人空悲哀,对生祠泣沾莓苔。
忽闻暂寄河之北,兵强四面无尘埃。
唯祝銮舆早归来,用此咎繇仲虺才。
使四野雾廓,八纮镜开。
皇天无亲,长与善邻,宜哉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