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善无近名,窃名者得声不如心,诚哉是言也。
使君圣朝瑞,乾符初刺婺。
德变人性灵,笔变人风土。
烟霞与虫鸟,和气将美雨。
千里与万里,各各来相附。
信哉有良吏,玄谶应百数。
古人古人自古人,今日又见民歌六七裤。
不幸大寇崩腾来,孤城势孤固难锢。
攀辕既不及,旌旆冲风露。
大驾已西幸,飘零何处去?
婺人空悲哀,对生祠泣沾莓苔。
忽闻暂寄河之北,兵强四面无尘埃。
唯祝銮舆早归来,用此咎繇仲虺才。
使四野雾廓,八纮镜开。
皇天无亲,长与善邻,宜哉宜哉。
为善无近名,窃名者得声不如心,诚哉是言也。
使君圣朝瑞,乾符初刺婺。
德变人性灵,笔变人风土。
烟霞与虫鸟,和气将美雨。
千里与万里,各各来相附。
信哉有良吏,玄谶应百数。
古人古人自古人,今日又见民歌六七裤。
不幸大寇崩腾来,孤城势孤固难锢。
攀辕既不及,旌旆冲风露。
大驾已西幸,飘零何处去?
婺人空悲哀,对生祠泣沾莓苔。
忽闻暂寄河之北,兵强四面无尘埃。
唯祝銮舆早归来,用此咎繇仲虺才。
使四野雾廓,八纮镜开。
皇天无亲,长与善邻,宜哉宜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关切和对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开篇“为善无近名,窃名者得声不如心,诚哉是言也。”批评那些只求虚名而非出自真心实意之人的行为,反映了诗人对于真诚与虚伪的深刻认识。
接着,“使君圣朝瑞,乾符初刺婺。德变人性灵,笔变人风土。”描绘了一位理想中的贤君形象,其治世之初便能感化民心,使得天下太平,这里的“德”与“笔”都指的是君主的道德和文治力量。
随后,“烟霞与虫鸟,和气将美雨。千里与万里,各各来相附。”描绘了一幅祥瑞之景,反映了诗人对于和谐社会、太平盛世的憧憬。
“信哉有良吏,玄谶应百数。古人古人自古人,今日又见民歌六七裤。”表达了对理想中的清官廉吏的赞美,以及对于历史传统和现实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肯定。
然而,“不幸大寇崩腾来,孤城势孤固难锢。攀辕既不及,旌旆冲风露。”则转而描述了战乱与困境,这里的“大寇”、“孤城”形象,展示了诗人对于当时动荡不安局面的深切感受。
紧接着,“大驾已西幸,飘零何处去?婺人空悲哀,对生祠泣沾莓苔。”表达了对失去的安定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所产生的忧虑与悲哀。
最后,“忽闻暂寄河之北,兵强四面无尘埃。唯祝銮舆早归来,用此咎繇仲虺才。”以及“使四野雾廓,八纮镜开。皇天无亲,长与善邻,宜哉宜哉。”则是诗人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愿望和祝福,以及对于理想中的政治秩序的向往,这里的“銮舆”指的是帝王的车驾,而“繇仲虺才”则可能是某位德高望重之士的代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动荡与安宁,抒发了诗人对于社会和政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于太平盛世的无限憧憬。
四郊正多垒,白羽飞仓皇。
孤城落日斜,画角吹寒霜。
君子事行役,驱车上河梁。
居者立踟躇,行者多慨慷。
岂不重分手,男儿志四方。
仗剑决浮云,弯弓射扶桑。
书生诚文弱,建树固难量。
天子思颇牧,计日扫欃枪。
之子念国耻,一饭不敢忘。
从来善用兵,战胜于庙堂。
愿言赞帷幄,我武用以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