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屋颓垣对短檠,课书聊自限三更。
萧条草木寒无色,窸窣狐狸出有声。
半榼浊醪求火暖,一篇疑义与儿评。
未须遽起穷愁叹,明日寻梅雪正晴。
败屋颓垣对短檠,课书聊自限三更。
萧条草木寒无色,窸窣狐狸出有声。
半榼浊醪求火暖,一篇疑义与儿评。
未须遽起穷愁叹,明日寻梅雪正晴。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夜的画面,诗人独坐破旧的屋舍中,面对着昏暗的油灯(短檠),深夜还在勤奋读书,自我设限至三更时分。周围的环境显得萧瑟凄凉,草木在寒冷中失去了生机,只有狐狸出没时发出的悉索声打破寂静。诗人借半壶浊酒取暖,同时与儿子讨论疑难的文义,试图驱散内心的孤寂和忧虑。
然而,诗人并未沉溺于愁苦,他告诉自己不必立即感叹生活的困厄,因为明天或许会有惊喜——雪后寻梅,天气转晴。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积极的心态,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以及对生活希望的坚守。
楼高夜独吟,鉴古复筹今。
不竞当知命,无瑕在养心。
人声钟后绝,天影水中深。
风槛微凉处,时时一正襟。
已雪又复雨,天寒行路难。
船中寒尚可,未若堰头寒。
已雨又欲雪,泥深行路迷。
岸边泥尚可,未若堰头泥。
官船买船逾十丈,终日牵攀仅能上。
小船不阔五尺者,大船塞之不容下。
堰夫惯见甘途污,轴胶缆断相号呼。
得钱赡家计未愚,不惜身如牛与猪。
人生劣可足衣食,何必来此堰头立。
昔闻老莱子,希年奉慈亲。
佯作小儿啼,斓斑綵衣身。
事有异天壤,予生何不辰。
三岁丧吾父,万里南海滨。
先君四难弟,今皆为古人。
五房伯仲十,独予登七旬。
道路谩奔走,灯火徒苦辛。
此诗比蓼莪,一吟一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