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下长安堰》
《下长安堰》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古风

已雪又复雨,天寒行路难。

船中寒尚可,未若堰头寒。

已雨又欲雪,泥深行路迷。

岸边泥尚可,未若堰头泥。

官船买船逾十丈,终日牵攀仅能上。

小船不阔五尺者,大船塞之不容下。

堰夫惯见甘途污,轴胶缆断相号呼。

得钱赡家计未愚,不惜身如牛与猪。

人生劣可足衣食,何必来此堰头立。

(0)
翻译
已经下了雪又开始下雨,天气寒冷行走艰难。
在船上虽然冷,但还不如岸上的寒气刺骨。
雨后接着下雪,道路泥泞难以行走。
岸边的泥泞还能忍受,但堰头的泥泞更甚。
官船大到超过十丈长,整天牵引也难以通过。
小船只有五尺宽,大船却塞不进去。
堰夫们习惯了脏乱的道路,绳索断裂时互相呼救。
他们赚钱养家并不愚蠢,即使身体像牛猪般劳累。
人生只要温饱即可,何苦站在这样的堰头受苦。
注释
已雪:下了雪。
复雨:接着下雨。
天寒:天气寒冷。
行路:行走。
难:艰难。
船中:船内。
寒尚可:还算可以忍受。
未若:不如。
堰头:岸边或堤坝头。
泥深:泥泞很深。
行路迷:行走迷失方向。
官船:官员的船。
买船:购买船只。
轴胶:绳索。
缆断:绳子断了。
赡家:养家。
计未愚:并非不明智。
不惜:不顾惜。
劣可:仅仅足够。
足衣食:满足衣食。
何必:何必。
立:站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寒冷与泥泞交织的冬日行旅图景。诗人通过对比船中与堰头的寒冷、岸边与堰头的泥泞,生动地展现了堰头在恶劣天气中的艰难处境。官船与小船之间的矛盾,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不公与贫富差距。

诗中“已雪又复雨,天寒行路难”一句,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冬日的严酷气候。“堰夫惯见甘途污,轴胶缆断相号呼”则展示了堰头工人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辛劳。

而“得钱赡家计未愚,不惜身如牛与猪”一句,更是深刻地揭示出为了生存,人们即使牺牲尊严也不得不如此的悲哀现实。最后,“人生劣可足衣食,何必来此堰头立”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无奈与叹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与社会现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深刻洞察力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寄京城亲友二首·其一

苦吟看坠叶,寥落共天涯。

壮岁空为客,初寒更忆家。

雨墙经月藓,山菊向阳花。

因味碧云句,伤哉后会赊。

(0)

代小玉家为蕃骑所虏后寄故集贤裴公相国

动天金鼓逼神州,惜别无心学坠楼。

不得回眸辞傅粉,便须含泪对残秋。

折钗伴妾埋青冢,半镜随郎葬杜邮。

唯有此宵魂梦里,殷勤见觅凤池头。

(0)

送贺秘监归会稽诗

遗老去朝行,登真返旧乡。

轩车成羽驾,缨绶换霓裳。

明主怀江外,群公祖道傍。

青门有前事,千载共辉光。

(0)

会仙诗·其二

烟霞迤逦接蓬莱,宫殿参差晓日开。

群玉山前人别处,紫鸾飞起望仙台。

(0)

与释惠江互谑

僧录琵琶腿,先生觱栗头。

(0)

夜宴谣

长钗坠发双蜻蜓,碧尽山斜开画屏。

虬须公子五侯客,一饮千钟如建瓴。

鸾咽奼唱圆无节,眉敛湘烟袖回雪。

清夜恩情四座同,莫令沟水东西别。

亭亭蜡泪香珠残,暗露晓风罗幕寒。

飘飖戟带俨相次,二十四枝龙画竿。

裂管萦弦共繁曲,芳樽细浪倾春醁。

高楼客散杏花多,脉脉新蟾如瞪目。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安如山 李冠 袁黄 贾凫西 蔡卞 江忠源 吕惠卿 梁颢 枚乘 阎选 李翱 邹应龙 计东 赵汝愚 许虬 唐珏 许仲琳 刘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