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借榻动经春,道义交情久更亲。
涤器每怜司马病,卓锥不厌仰山贫。
茶烟隔座论文夜,花雨沾筵听法晨。
一自天香通鼻观,六根无处著纤尘。
上方借榻动经春,道义交情久更亲。
涤器每怜司马病,卓锥不厌仰山贫。
茶烟隔座论文夜,花雨沾筵听法晨。
一自天香通鼻观,六根无处著纤尘。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丁鹤年赠给见心长老的一首诗,表达了对长老深厚的情感和敬仰。首句“上方借榻动经春”,描绘了长老在高处修行,诗人长期来访的情景,显示出二人关系的亲密。次句“道义交情久更亲”进一步强调了他们之间基于道义的深情厚谊。
“涤器每怜司马病,卓锥不厌仰山贫”运用典故,以司马迁患病仍坚持写作(《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提到“涤器”的故事)和仰山禅师的清贫生活来比喻长老的坚韧与高尚品格,表达了诗人对长老人格的赞美。
“茶烟隔座论文夜,花雨沾筵听法晨”通过描绘两人在夜晚品茗论道、清晨聆听佛法的场景,展现了他们的精神交流和共同追求。最后一句“一自天香通鼻观,六根无处著纤尘”则以香气比喻高洁的品德,表达出诗人对长老心灵纯净、无丝毫尘埃的敬仰。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深情的笔触赞美了见心长老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体现了丁鹤年对僧侣生活的理解和尊重。
昨者摩挲孙吴砖,砖文完好留纪年。
此砖何幸得相匹,所惜款识难兼全。
上方剥落存日月,亦如石阙之铭传少室。
谁欤作者曹水农,勒石考成法严密。
我思二十并廿字体别,古文省多叔重说。
廿有六年溯秦碑,源自考工故书出。
三十为卉其义同,五经文字归一律。
阳月念五始误廿,宋人题名沿俗笔。
此砖点画独无讹,结体虽非隶与科。
字有古法自不磨,流传几代今乃供搜罗。吁嗟乎!
富贵过眼如奔涛,操镘甘处贱且劳。
水农将无圬者流,搏埴之名千载留。
砖兮砖兮,匣而藏之宜镌圭璋字,曹翁铭砚同位置。
但愿三农年年大有乐租税,我亦坐拥砚田无恶岁。
《曹水农砖》【清·钱应溥】昨者摩挲孙吴砖,砖文完好留纪年。此砖何幸得相匹,所惜款识难兼全。上方剥落存日月,亦如石阙之铭传少室。谁欤作者曹水农,勒石考成法严密。我思二十并廿字体别,古文省多叔重说。廿有六年溯秦碑,源自考工故书出。三十为卉其义同,五经文字归一律。阳月念五始误廿,宋人题名沿俗笔。此砖点画独无讹,结体虽非隶与科。字有古法自不磨,流传几代今乃供搜罗。吁嗟乎!富贵过眼如奔涛,操镘甘处贱且劳。水农将无圬者流,搏埴之名千载留。砖兮砖兮,匣而藏之宜镌圭璋字,曹翁铭砚同位置。但愿三农年年大有乐租税,我亦坐拥砚田无恶岁。
https://shici.929r.com/shici/Nrt5TW.html
度梁访天门,忽讶山无底。
穿出碧玲珑,渐深青壁垒。
人影没数重,倒在波涛里。
白云不在天,明月不在水。
落此乱石坳,钟声催不起。
但闻涛隐沦,不测泉终始。
崖高水深深,天寒日色死。
请君雨后来,一赠钧天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