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蓬于此趣何迂,破却牢愁是酒壶。
世上利名休羡有,胸中丘壑不应无。
秋侵客鬓从添白,春满侯门亦谩朱。
无地追凉身坐甑,藕花多处忆西湖。
飘蓬于此趣何迂,破却牢愁是酒壶。
世上利名休羡有,胸中丘壑不应无。
秋侵客鬓从添白,春满侯门亦谩朱。
无地追凉身坐甑,藕花多处忆西湖。
这首宋代诗人董嗣杲的《暑中客怀》描绘了诗人在暑热季节中的孤寂心情和对清凉之地的向往。首句“飘蓬于此趣何迂”,以飘泊不定的蓬草自比,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漂泊感,以及对当前境遇的自嘲。"破却牢愁是酒壶",借酒浇愁,试图排解心中的郁结。
接下来,“世上利名休羡有”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认为追求这些并非人生真谛。“胸中丘壑不应无”则暗示诗人心中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和理想,不为外物所动。
“秋侵客鬓从添白”描绘了秋天到来时,诗人的白发增添,流露出岁月无情的感慨。“春满侯门亦谩朱”则讽刺权贵之家即使春色满园,对于诗人来说并无实际意义,暗含对权势的不屑。
最后,“无地追凉身坐甑”形象地写出诗人身处酷暑,连找个凉快地方都难,只能坐在蒸笼般的环境中。“藕花多处忆西湖”以西湖的藕花盛开与眼前的凄清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西湖的深深怀念,以及对清凉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感受,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品格,以及对自由闲适生活的渴望。
下邳先生头如雪,手把遗编未尝辍。
曾吟孝行三百篇,转作蒙求义尤切。
朝廷求书遍海隅,不问簪缨与岩穴。
先生亲写此书进,郡守封题献双阙。
可惜要路无知己,经年不报还蹉跌。
或思慷慨诣公车,空守无金肘屡掣。
僦屋穷居县市西,生涯有路蒙鸠拙。
图书满架不济用,门巷萧条空岁月。
去年相见衣不完,今年相见衣频结。
奔波辛苦养妻子,未免长裾事干谒。
东邻右姓夸铜臭,西舍富儿称金埒。
墙屋文绣竞纷华,盘馔腥膻恣罗列。
相逢徒解问寒温,谁把斗升济涸辙。
才高学富老益贫,口中漫有张仪舌。
迩来闻说苦多病,闭门不出经时节。
况当催暮岁峥嵘,朔风劲疾高冈裂。
城居柴米价转增,往往晨昏更悽屑。
曾参居卫肘常见,夫子在陈粮亦绝。
古地圣贤贯如此,莫学儿曹暗悲咽。
束薪斗米助朝炊,却恐庄周笑濡沫。
《赠铅山余适正》【宋·朱履】下邳先生头如雪,手把遗编未尝辍。曾吟孝行三百篇,转作蒙求义尤切。朝廷求书遍海隅,不问簪缨与岩穴。先生亲写此书进,郡守封题献双阙。可惜要路无知己,经年不报还蹉跌。或思慷慨诣公车,空守无金肘屡掣。僦屋穷居县市西,生涯有路蒙鸠拙。图书满架不济用,门巷萧条空岁月。去年相见衣不完,今年相见衣频结。奔波辛苦养妻子,未免长裾事干谒。东邻右姓夸铜臭,西舍富儿称金埒。墙屋文绣竞纷华,盘馔腥膻恣罗列。相逢徒解问寒温,谁把斗升济涸辙。才高学富老益贫,口中漫有张仪舌。迩来闻说苦多病,闭门不出经时节。况当催暮岁峥嵘,朔风劲疾高冈裂。城居柴米价转增,往往晨昏更悽屑。曾参居卫肘常见,夫子在陈粮亦绝。古地圣贤贯如此,莫学儿曹暗悲咽。束薪斗米助朝炊,却恐庄周笑濡沫。
https://shici.929r.com/shici/i7m4ChjA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