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别三载,作客在陵州。
相期觌一面,复为他乡游。
荒庭君所旅,门外黄河流。
河清如子心,河浊如我愁。
浊在不可涤,清远安能求?
子来知我来,我已归沧洲。
徐子别三载,作客在陵州。
相期觌一面,复为他乡游。
荒庭君所旅,门外黄河流。
河清如子心,河浊如我愁。
浊在不可涤,清远安能求?
子来知我来,我已归沧洲。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燮创作的《南辕杂诗一百八章》中的第三十七章。诗中描绘了友人徐子离别三年后再次相遇的情景,却因各自身在异乡而感慨万千。
首句“徐子别三载”,点明了友人分别的时间之长,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接着“作客在陵州”一句,交代了友人当前所在之地,也暗含了异乡生活的不易与孤独。
“相期觌一面,复为他乡游。”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重逢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再次漂泊他乡的无奈与感慨。接下来的“荒庭君所旅,门外黄河流。”描绘了友人居住环境的荒凉与孤独,门外的黄河则象征着广阔的世界与无尽的旅程。
“河清如子心,河浊如我愁。”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黄河的清澈与浑浊分别比作友人心灵的纯净与自己的忧愁,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这里“河清”象征着友人的乐观与希望,“河浊”则象征着诗人的忧虑与困扰。
“浊在不可涤,清远安能求?”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困境的无奈与无法摆脱的现实。这里的“浊”不仅指黄河的浑浊,更暗喻了人生的烦恼与困扰。“清远”则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远方,但面对现实的困境,诗人感到难以达到。
最后,“子来知我来,我已归沧洲。”表明了友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这里的“沧洲”常用来形容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地方,表达了诗人对心灵自由与精神归宿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在复杂人生境遇中对自我与理想的深刻思考。
绕檐恶木方童童,苍官著脚将焉从。
海涛熨帖清涵空,不见蘋末来蓬蓬。
是时散衣阑独倚,不晓此中题榜意。
但见茫茫涨软红,扑满市人乌帽底。
蜀仙茶鼎扛无人,寥寥不复闻此声。
玉川凉夜更渺邈,飕飕只今无地生。
尚怜芳草春池句,梦破客儿烦举似。
夺胎换骨蜕氛埃,丛霄九万泠然去。
阳羡溪山名浙右,氤氲淑气无时有。
遂令比屋慕弦歌,甲第殊科争捷手。
先生读书三十年,数奇不偶真可怜。
闭门陋巷聊自隐,箪瓢屡空心晏然。
南轩前头两佳木,先生抚玩长不足。
尤爱薰风五月初,白银开花光照屋。
故人解后相逢遇,指点婆娑索新句。
君不见少陵杜叟有长吟,莫作凡材等闲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