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七夕》
《七夕》全文
唐 / 宋之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

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昼从云请,归轮伫日输。

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

(0)
注释
传道:传播的传说。
仙星媛:指仙女,天上的女神。
水隅:水边。
停梭:停止织布的动作,梭为织布工具。
蟋蟀:昆虫,常在夜间鸣叫,此处或象征夜晚。
留巧:留下巧妙的手艺。
蜘蛛:一种昆虫,善于结网,此处理解为接替织造的工作。
去昼:白天的离去,象征时间的流逝。
云请:向云请求,比喻寻求离开或变换形态。
归轮:太阳西下,日轮回转。
日输:日落。
莫言:不要说。
相见阔:相见的机会稀少,间隔久远。
天上:指仙女所在的地方,比喻不同的世界或境界。
日应殊:每一天都不同,变化万千。
翻译
传说中的仙女每年都会在水边相会。
她停下织布来倾听蟋蟀声,把巧妙的手艺留给蜘蛛。
她随白昼逝去,仿佛向云朵请求离开,等待着日落西山的时刻。
别提相见多么稀罕,因为在天上,每天都不一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中国传统的七夕节气中牛郎织女故事的意境。"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表达了织女星与牛郎星每年的相会,"水隅"指的是银河,也就是现实中的天鹅座和牧夫座之间的界线。诗人通过神话中仙星的形象,抒发了对爱情的向往。

"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则是对织女巧手的赞美,她不仅在天上织云,而且在地下也影响着小昆虫,使得它们也能学习到织网的技艺。这两句展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去昼从云请,归轮伫日输"描绘了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情景,他们在白天时乘云而至,在夕阳下依依惜别,这也反映出诗人对美好事物不舍昼夜的追求。

"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表达了即便是神仙也无法常守相聚,每年七夕牛郎织女才能相会的特殊情感。"相见阔"意味着难得的相见,而"天上日应殊"则强调了他们每一次相会都是特别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和神话故事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爱情美好的追求,以及对牛郎织女悲欢离合命运的感慨。

作者介绍
宋之问

宋之问
朝代:唐   字:延清   籍贯:汾州(今山西汾阳市)   生辰:约656 — 约712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猜你喜欢

鸥渚亭次韵茂洪西湖三诗·其二

老子看山今益工,只怜云气不怜峰。

抬头半饷无人说,自向波心汎短篷。

(0)

杂兴三十九首·其三十八

唐家盛词华,培本自武德。

投戈辟文馆,英士来翼翼。

访政讨典坟,分夜亡倦极。

当时瀛洲目,意气宁偪仄。

言诗到李杜,骚雅并区域。

为文至韩柳,秦汉等风力。

后世不推原,第赏纸上墨。

焉知昔人心,求效非顷刻。

(0)

杂兴三十九首·其二十八

南渡人物中,第一数安石。

经营江左民,成败固先识。

苻坚拥百万,朝野总忧色。

长驱不量德,在法真饵敌。

谈笑付儿辈,兹岂试一掷。

捷至偶折屐,胸中未易测。

议者谓矫情,妄意窥悃愊。

(0)

夕霁

霜雪连朝作劲威,暮来吹散景偏宜。

未开璧月千秋镜,已建金云十丈旗。

脱帽渐看山峍屼,袭裘须判酒淋漓。

乘閒书纸休嫌数,簿领丛中怕说诗。

(0)

涧西閒汎

曲曲通航小,兰桡手自移。

映丛怜白鹭,特地过湾迟。

(0)

桂隐纪咏四十八首·其四十六樵径

路入前山处,苍苔裹石棱。

不逢负薪叟,时见隔林僧。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林逋 李觏 朱彝尊 彭孙遹 萧纲 吴藻 陈邦彦 李流芳 皮日休 曹彦约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周霆震 张舜民 倪瓒 康有为 陈寅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