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盛词华,培本自武德。
投戈辟文馆,英士来翼翼。
访政讨典坟,分夜亡倦极。
当时瀛洲目,意气宁偪仄。
言诗到李杜,骚雅并区域。
为文至韩柳,秦汉等风力。
后世不推原,第赏纸上墨。
焉知昔人心,求效非顷刻。
唐家盛词华,培本自武德。
投戈辟文馆,英士来翼翼。
访政讨典坟,分夜亡倦极。
当时瀛洲目,意气宁偪仄。
言诗到李杜,骚雅并区域。
为文至韩柳,秦汉等风力。
后世不推原,第赏纸上墨。
焉知昔人心,求效非顷刻。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张镈的作品,名为《杂兴三十九首·其三十八》,该诗融合了对唐代文化繁荣、文学巨匠及个人追求理想境界的深刻体认。全诗语言流畅,意象丰富,表现出词人对历史的回顾与个人的文学抱负。
“唐家盛词华,培本自武德。”开篇即赞美了唐代文化之繁荣,特别是文学艺术的高度发展,这一时期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巅峰时刻。这里,“培本”指的是根基深厚,而“武德”则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意味着从政权稳固开始积累文化力量。
“投戈辟文馆,英士来翼翼。”诗人提到古代英雄豪杰弃兵器而入学府,转向文学艺术,这种由武转文的变迁反映了社会文化发展的进步。"英士"指的是那些有才华、有抱负的人,他们如同群鹤展翅,聚集在知识的殿堂。
“访政讨典坟,分夜亡倦极。”这两句描绘了诗人追寻古代政治智慧和探索学问的艰辛历程。"访政"意味着考察历史上的治国理念,而"讨典坟"则是指深入研究经典著作,"分夜亡倦极"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不眠不休、孜孜不倦的学问态度。
“当时瀛洲目,意气宁偪仄。”这里,“瀛洲”指的是古代贤士聚集之地,而"意气宁偪仄"则形容诗人内心世界的平和与自得,以及对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
“言诗到李杜,骚雅并区域。”这一句总结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唐代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骚雅并区域"则表明了楚辞和《文选》的文学成就同样被纳入了文学的宝库。
“为文至韩柳,秦汉等风力。”这句强调了中国古典散文的辉煌成就,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古文运动,以及秦、汉时期的史书写作,都展现出了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力量。
“后世不推原,第赏纸上墨。”诗人提到后来的人们往往只关注表面的文字功夫,而忽略了深层次的创作动机与文化传承。"纸上墨"是指文学作品中的文字技巧,这里暗含了一种对浅薄之辈的批评。
“焉知昔人心,求效非顷刻。”诗尾两句表达了词人对于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创作动机的追问与敬仰,以及自己在文学上的不懈努力。"焉知"即如何知道,"昔人心"指的是过去那些伟大人物的心灵深处,而"求效非顷刻"则表示了词人对这些先贤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并非一蹴而就可达。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于唐代文化繁荣、文学巨匠的赞美,也透露出个人对于文学创作的深刻理解与执着追求。
飞翠盖,走篮与,乱山千叠为先驱。
洞天迎目深且窈,满耳天风吹步虚。
巑兽石,错虬松,黛岚终日下天风。
杖藜携我恣遥望,缥缈霓裳飞碧空。
金带重,紫袍宽,到头不似羽衣间。
君王若许供香火,神武门前早挂冠。
叔父茅封贵,先帝棣华亲。
平生为善最乐,夙德宛天人。
玉叶金枝方茂,瑶沼丹壶如画,光景镇长新。
五福一日寿,万象总皆春。
正秋分,记初度,绂缠麟。
传宣来自绛阙,瑞采蔚轮囷。
乐有钧天九奏,尊有仙家九酝,翠釜紫驼珍。
笑把南山指,还以祝严宸。
表海归来后,眠食喜清安。
身轻于鹄,上下山北与山南。
何必交梨火枣,自是霜筠雪柏,岁晚越坚完。
摩诘本无病,微笑指薄团。
天有意,留一老,殿诸贤。
平生出处何似,试把二苏看。
惟有黄门最贵,况是庞眉寿□,九秩阅人间。
持此为公寿,即是寿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