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来园柳变融和,深院啼鸦少客过。
清坐渐看银色遍,佳眠更觉溜声多。
谩誇明月舟中兴,争似销金帐底歌。
夜入蔡州擒叛将,拟将椽笔颂元和。
朝来园柳变融和,深院啼鸦少客过。
清坐渐看银色遍,佳眠更觉溜声多。
谩誇明月舟中兴,争似销金帐底歌。
夜入蔡州擒叛将,拟将椽笔颂元和。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安静而美好的春日景象。开篇“朝来园柳变融和”表达了春天气候温和,园中的柳树在阳光的照射下似乎变得柔软而生动。紧接着,“深院啼鸦少客过”则描写了一个幽静的庭院,偶尔传来几声鸟鸣,显得宁静而不被外界打扰。
“清坐渐看银色遍”中,“清坐”意味着诗人在一个清幽的环境中安静地坐着,而“渐看银色遍”则是指春日的阳光如同细雨般洒落,给周围的一切披上了一层银色的光泽。接着,“佳眠更觉溜声多”表达了在这样的宁静氛围中,诗人享受着美好的午睡,耳边是鸟鸣声的伴随,让人感到更加惬意。
“谩誇明月舟中兴”和“争似销金帐底歌”两句似乎是在描述夜晚的景象。诗人在明亮的月光下乘坐小船,享受着那份宁静,而“争似销金帐底歌”则是形容诗人在华丽的帐中听到的歌声与舟中之乐相比。
最后两句“夜入蔡州擒叛将,拟将椽笔颂元和”则出现了一个转折。诗人在夜晚进入蔡州,捕捉叛将,这是一个强烈的对比,与前文所描述的宁静景象形成鲜明对照。而“拟将椽笔颂元和”表达了诗人想要用自己的笔墨来颂扬这场战役的胜利。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宁静生活的描绘,到夜晚战役的转折,再到用文字记录历史的决心,展现了诗人的丰富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闻道天台路。洞门深、瑶草长青,桃花无数。
仙子云鬟低欲堕,倚石迷花凝伫。
忆刘阮、当年曾遇。
雾帐云房深几许,梦魂中、不管流年度。
缘分浅,又归去。于今路断无寻处。
惟旧时、华顶依然,霞城如故。
古寺石桥风雨响,泻下半天瀑布。
有头白、老僧常住。
世上名山能有几,强登临、莫待青春暮。
婚嫁毕,听分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