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即千里,风回翻问津。
沉思宦游者,何啻使风人。
风起即千里,风回翻问津。
沉思宦游者,何啻使风人。
这首诗《使风》由宋代诗人王周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风起风回的自然现象,以及对宦游者生活状态的深刻思考。
首句“风起即千里”,生动地展现了风力之大,一旦风起,便能瞬间覆盖千里之地,形象地描绘出风势的迅猛与广阔。这不仅是一幅视觉上的壮丽画卷,也隐喻着人生的瞬息万变和不可预测性。
紧接着,“风回翻问津”一句,巧妙地运用了“问津”的典故,原指询问渡口,这里借以表达在风向转变时,人们对于方向和归途的困惑与迷茫。风向的突然变化,如同人生旅途中的不确定性,让人不禁思考自己的前行之路是否正确,是否还有更好的选择。
“沉思宦游者,何啻使风人”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将宦游者的处境与“使风人”相提并论。“使风人”通常指的是能够驾驭风向的人,这里比喻为那些在官场中灵活应变、掌握权力走向的人。而“宦游者”则指的是在外奔波、追求仕途的人。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宦游者生活状态的深切同情和反思。宦游者在官场的风浪中漂泊不定,犹如被风所驱使,无法自主,充满了无奈和悲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引申至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深邃的思想。通过风的起落,反映了人生的起伏和世事的无常,同时也对身处其中的个体命运给予了深刻的关怀和同情。
太湖与雁荡,相去二千里。
六月吾几间,风雨一弹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