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答陈传大见寄》
《答陈传大见寄》全文
元 / 张羽   形式: 古风

鸟鸣何嘤嘤,伐木久矣缺。

君子遗古风,故人心未绝。

贻我新诗章,问我间何阔。

置之衣袖中,三日诵不辍。

比以琼瑶花,要以金石节。

岂无蕙兰花,可以慰离别。

君怀多芳草,所思在离别。

惟有皎皎心,思君如明月。

(0)
鉴赏

这首诗《答陈传大见寄》是元末明初诗人张羽的作品,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高超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真挚情感。

首先,诗的开头“鸟鸣何嘤嘤,伐木久矣缺”,以自然界的鸟鸣声和伐木的缺失,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引出诗人对友人长久未见的感慨。接着,“君子遗古风,故人心未绝”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高尚品格和深厚友情的赞美与怀念,即使时间流逝,这份情谊依旧未曾消减。

“贻我新诗章,问我间何阔”,诗人接收到友人寄来的诗作,感受到对方的关怀与思念,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关切之情。这一部分体现了友情的双向交流与温暖。

“置之衣袖中,三日诵不辍”描述了诗人珍藏友人诗作的情景,以及反复诵读的情态,表现了他对这份友谊的珍视与内心的感动。

“比以琼瑶花,要以金石节”运用比喻,将友情比作珍贵的琼瑶花和坚不可摧的金石,强调了友情的纯洁与永恒。

“岂无蕙兰花,可以慰离别”一句,诗人以蕙兰花为喻,表达即使没有直接的陪伴,但内心的情感如同花朵般美丽,能够慰藉离别的痛苦。

最后,“君怀多芳草,所思在离别”点明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不仅仅局限于离别之时,而是时刻萦绕于心,如同生长在心中的芳草,永不凋零。

“惟有皎皎心,思君如明月”以明月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如同明亮而永恒的月光,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照亮彼此的心灵,表达了深厚且持久的友情。

综上所述,《答陈传大见寄》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真挚情感,以及友情的永恒与美好。

作者介绍
张羽

张羽
朝代:元

张羽(1333-1385)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张羽好著述,文辞精洁典雅,诗咏深思冶炼,朴实含华。书法纤婉有异趣,仿佛谢庄月赋。隶书效法韩择木、楷书临摹王羲之曹娥碑,虽未精极,却能离俗而入于雅。画山水法米氏父子及高克恭,笔力苍秀,品在方从义上。 
猜你喜欢

次韵感学事二首·其二

战鼙惊倒白头翁,慨想青衿旧日风。

或厌三场争小技,孰知一目网群雄。

齑盐此地涵濡久,藻鉴他时赏拔公。

松老槐颠异畴昔,定应穷极道还通。

(0)

生日再书

汤饼随缘和酱醯,六年三潦念民饥。

重逢白发人生日,愿见黄梅雨止时。

诗好远过千岁寿,家贫深负五男儿。

许身稷契杜陵老,岂谓残生乃至斯。

(0)

五月十一日生朝三首·其二

本非高蹈挂朝冠,自是危途举足难。

世上十年人不识,山中五月夜犹寒。

感风垂死骨骸痛,止酒近旬杯杓乾。

牵率亲朋致嘉惠,时危敢作等閒看。

(0)

八月十八日天晓二首·其二

河中船已动,岸亦有人行。

城北钟声断,楼东鬼宿明。

倚□□酒醒,搔首小诗成。

□□中秋热,今朝始渐清。

(0)

八月二十日赵西湖携酒夜醒二更记事·其一

社袄初穿暑气收,今朝五日过中秋。

隔湖我每思□□,□市公能顾小楼。

斗酒只鸡承厚意,扁舟匹马约閒游。

吾侪不与人间事,肯挂眉头一点愁。

(0)

九日南山寺

佳节携壶意,全如杜牧之。

百年谁不死,九日可□□。

□□差能饮,平生政坐痴。

胸中不酩酊,未许野人知。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张佳胤 惠士奇 姚崇 柳中庸 吕夷简 李衡 李昂 刘琨 杨发 孔天胤 许兰 翁洮 秦嘉 华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