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乡即是无何有,欢伯相招归去休。
全以个中为境界,更于底处觅温柔。
醉乡即是无何有,欢伯相招归去休。
全以个中为境界,更于底处觅温柔。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的《家酿酒乡四首》中的第三首,描绘了一个醉人的乡村景象。"醉乡即是无何有",诗人将醉乡比作虚无缥缈的理想之地,暗示了酒乡的梦幻与超脱世俗的意味。"欢伯相招归去休",这里的"欢伯"是对好友或酒的昵称,邀请诗人忘却烦恼,享受当下。诗人强调在酒乡中找到的是精神上的宁静和乐趣,"全以个中为境界",表明他把这种饮酒的乐趣视为生活的最高境界。
"更于底处觅温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酒乡深处那种深层的、温柔的情感体验的追求,可能是对人情温暖、生活惬意的向往。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借酒抒怀,表达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和对心灵慰藉的追求的诗篇。
坠马啼妆,学不就、闺中模样。
疏慵惯、嚼花吹叶,粉抛脂漾。
多病不堪操井臼,吾才敢去嫌天壤。
看丝丝、双鬓几时青,空劳攘。应不作,繁华想。
收拾起,凄凉况。向牙签境内,自寻幽赏。
昨夜楼头新梦好,轻风吹送瑶台上。
散闲愁、高枕是良方,飞琼饷。
仙女天花,忽散遍、满城春色。
极目处、峰峦银砌,楼台粉饰。
皓鹤乍离珠阙舞,琼枝忽向瑶阶植。
看纷纷,应斗早梅芳,成林白。沾绣幄,明书室。
严风紧,迟还急。似澄江铺练,蓝田生璧。
片片飞来疑柳絮,轻轻舞去穿窗隙。
望川原,万顷月华寒,无尘迹。
晓雾非烟,朝云初霁,枝头开遍红红。
莫愁春去,梨雪未飞琼。
谁控双钩碧玉,见小小、檐雀窥栊。
伤情处,无知小妹,琴操弄焦桐。东东。
却浑似,琵琶写怨,箫管翾风。
更莺莺歌啭,燕燕音浓。
欲写丽春无计,正桃叶、飞下花丛。
红桥畔,水流人静,清照碧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