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书杭僧法惠事后见边郎中观音感应记》
《书杭僧法惠事后见边郎中观音感应记》全文
宋 / 周紫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眼中铁弹不辞枯,眢井重波事亦殊。

不用三三前说法,要须六六后还珠。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紫芝所作,名为《书杭僧法惠事后见边郎中观音感应记》。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佛法深邃哲理的理解与感悟。

首句“眼中铁弹不辞枯”,以“铁弹”象征佛法的坚定与不屈,即使历经岁月的磨砺,也不放弃追求真理的决心。“不辞枯”则表达了对佛法持久不懈的追求,不畏艰难,不惧困苦。

次句“眢井重波事亦殊”,“眢井”原指干涸的井,此处借指佛法的深奥与复杂,如同井水深不可测;“重波”则比喻佛法的层层深入,揭示了佛法内涵的丰富与变化多端。整句意在说明,尽管佛法深奥难解,但其内在的智慧与力量却能带来不同寻常的启示与改变。

第三句“不用三三前说法”,“三三”在这里可能是指佛法中的某些法则或教义,诗人通过“不用”表达了一种超越常规、直接领悟佛法真谛的态度。这表明诗人认为,真正的佛法理解不应拘泥于表面的条文或繁琐的解释,而应通过直觉和内心体验来获得。

最后一句“要须六六后还珠”,“六六”可能代表了某种完整的、圆满的状态,而“还珠”则象征着佛法的实践与成果。整句意为,只有在经历了全面的修行与领悟之后,才能真正地将佛法的智慧转化为实际的行动与成就。这不仅强调了佛法实践的重要性,也暗示了个人修行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内心的平和与宇宙的和谐。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佛法深刻哲理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独特而深刻的见解,以及对佛法实践与内省的重视。它不仅是一首对佛法的赞美之作,也是对个人修行之路的指引与鼓励。

作者介绍
周紫芝

周紫芝
朝代:宋   字:少隐   号:竹坡居士   籍贯:宣城(今安徽宣州市)   生辰:1082-1155

周紫芝(1082-1155年),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城市)人,南宋文学家。宋高宗绍兴十二年,中进士。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
猜你喜欢

答东山一老二偈·其一

即心是佛本无难,挫却丝毫隔万山。

知有毗卢五千卷,谁能分寸费跻攀。

(0)

送赵清臣宰姚江·其二

鄞江水与舜江通,久矣威名满一同。

试问何时到封部,数声柔橹一帆风。

(0)

送朱季公守封川·其二

桐乡汉有大司农,封守今推陈秀公。

君向邦人著遗爱,近追相业远家风。

(0)

试俞珣长头笔

倦游俞老又中州,霜兔抽豪饱盛秋。

平日相亲管城子,结交今得贾长头。

(0)

题崇明寺

心情稍觉难如旧,胜迹依然日月新。

鹤怨猿惊嗟往事,再来山色似迎人。

(0)

窊樽

闲坐闲行水际,自吟自啸云根。

过尽春风秋月,无人共醉窊樽。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俞明震 沈宜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