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芳菲看欲暮。胭脂泪洒梨花雨。
宝马绣轩南陌路。笙歌举。踏青斗草人无数。
强欲留春春不住。东皇肯信韶容故。
安得此身如柳絮。随风去。穿帘透幕寻朱户。
三月芳菲看欲暮。胭脂泪洒梨花雨。
宝马绣轩南陌路。笙歌举。踏青斗草人无数。
强欲留春春不住。东皇肯信韶容故。
安得此身如柳絮。随风去。穿帘透幕寻朱户。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渔家傲·其三》,描绘了春天即将逝去的景象和人们的情感。"三月芳菲看欲暮",开篇即写出春光将尽,花朵凋零的凄美画面,"胭脂泪洒梨花雨"则以梨花比喻女子的泪水,形象地表达了惜春之情。"宝马绣轩南陌路"描绘了贵族子弟们在春日出游的热闹场景,"笙歌举"增添了欢乐气氛,"踏青斗草人无数"则展现了众人参与春游的盛况。
然而,诗人并未沉浸于眼前的繁华,"强欲留春春不住"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东皇肯信韶容故"借东皇(春神)表达对春天不再的哀叹。最后两句"安得此身如柳絮,随风去。穿帘透幕寻朱户"更是抒发了诗人想要摆脱现实束缚,随心所欲追求自由的愿望,以柳絮轻盈的形象寄托了飘泊不定的生活理想。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魅力与消逝,以及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橹声摇破秋烟,红阑绿浪随诗砚。
乍来新爽,未收残暑,浅衫团扇。
紫漾觚棱,黄皴鸱尾,何王故殿。
叹陈宫艳曲,南唐小令,都翻入,新笳管。
忆昔祖龙开凿,沸东南、鬼愁龙怨。
那知添作,千年风月,万家莺燕。
今我来游,步留邀笛,渡亡麾扇。
但茫茫此水,时时流恨,绕金陵县。
寻去非花,看来若梦,秋光散落溪湾。
萧瑟离披,一天愁思回环。
西风荡破潇湘色,淡濛濛、冷雁前山。
最难禁,船在霜中,月在江干。
天生一种凄凉性,惯烟迷似病,雨浥成瘢。
纵使成林,依然丰骨清寒。
水云路远家何在,黯消魂、柳外枫边。
伴黄昏,渔火汀洲,宿鹭沙圆。
过了春分,酒幔香篝,总被雨工缠搅。
落尽樱桃,湿尽棠梨,天也没些分晓。
听雨听风,忽听到、弄晴啼鸟。遥眺。
见塔碧空烟,楼红晚照。
从此蝶暮莺朝,把月怨花愁,一齐都扫。
柳巷吹箫,绣野呼鹰,换却他乡怀抱。
鸭绿痕恬,便放得、古塘归棹。更好。
竹篱外、小红绽了。
交遍屠沽,算齿遇、不劳方幅。
沈醉后、夕阳牛背,自摊书读。
俗下文章何足笑,人间尸冢真当哭。
觅公侯、一策最神奇,如钩曲。馋虎暴,人投肉。
良骥饿,槽无粟。问坟头桂子,何如篱菊。
贤似董君应早贵,貌如甘草何疑仆。
拉荆卿、明去市中歌,提燕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