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阿难陀,种此青莲舌。
何事五千函,虚谷尽贝叶。
前身阿难陀,种此青莲舌。
何事五千函,虚谷尽贝叶。
这首诗以“前身阿难陀,种此青莲舌”开篇,巧妙地将佛教中的阿难陀与青莲比喻结合,暗示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厚理解与个人修为的高深。阿难陀是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以记忆力强而著称,此处以“青莲舌”象征其智慧与清净。接着,“何事五千函,虚谷尽贝叶”,则表达了对佛经浩瀚的感慨,五千函代表了佛教经典之多,虚谷尽贝叶则是对这些经文被广泛传播、深入人心的描绘。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知识与智慧的追求与敬畏之情。
低麦已吐穗,高麦才三寸。
高低胥待泽,望雨中心闷。
闷望亦我常,今年益徬徨。
潦馀民荐饥,亟资接青黄。
青黄惟此赖,迩日风转大。
蓬蓬镇扬尘,披襟惄无奈。
无奈惟自尤,较量忆从头。
盼风而惧雨,春暮犹然愁。
春暮忽立夏,曾未十日暇。
盼雨而惧风,秦越情殊乍。
情殊殊实同,无非嗟我农。
行当举常雩,沛恩希鸿濛。
春烟淡荡罥柳丝,春月徘徊临华池。
不嫌冉冉互映带,雅宜淰淰相逶迤。
轻笼那碍虚明委,朗照兼之点缀绮。
两层楼室四面窗,俯畅遥吟无不美。
真为清体清真用,烟月名殊其实共。
底须秉烛与飞觞,大块文章工错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