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籍台郎日,皋苏远拍肩。
疏陈三尺法,制可九重天。
不使金横带,俄惊酒渍绵。
平亭知有报,高盖拂修椽。
籍籍台郎日,皋苏远拍肩。
疏陈三尺法,制可九重天。
不使金横带,俄惊酒渍绵。
平亭知有报,高盖拂修椽。
这首挽诗以沉痛之笔,悼念李沅州,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与敬意。诗中“籍籍台郎日”开篇即点出李沅州曾为朝廷重臣,声名显赫。“皋苏远拍肩”则以形象描绘,展现其在官场中的地位与影响力。接下来,“疏陈三尺法,制可九重天”,赞扬了李沅州在法律与政策上的贡献,以及其建议被皇帝采纳的崇高地位。
“不使金横带”一句,或暗含对李沅州廉洁自律、不贪权势的赞美。“俄惊酒渍绵”则可能寓指李沅州的突然离世,令人震惊与惋惜。最后,“平亭知有报,高盖拂修椽”两句,或许暗示李沅州虽已离世,但其功绩与影响将永远铭记于心,如同其身影拂过修长的椽子,留下不朽的痕迹。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李沅州生前事迹的回顾与赞美,以及对其逝世的哀悼,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崇高的敬意,是悼念诗作中的佳品。
天台山最高,动蹑赤城霞。
何以静双目,扫山除妄花。
何以洁其性,滤泉去泥沙。
灵境物皆直,万松无一斜。
月中见心近,云外将俗赊。
山兽护方丈,山猿捧袈裟。
遗身独得身,笑我牵名华。
莫以手中琼,言邀世上名。
莫以山中迹,久向人间行。
松柏有霜操,风泉无俗声。
应怜枯朽质,惊此别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