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独行无弟子,惟赍筇竹与檀龛。
看经更向吴中老,应是山川似剑南。
万里独行无弟子,惟赍筇竹与檀龛。
看经更向吴中老,应是山川似剑南。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独自踏上远行的僧人形象,手持简易的旅行物品——筇竹和檀龛(一种木制或竹制的佛教坐具),表明其清贫与坚定的信仰。诗中的“看经更向吴中老”可能暗示这位僧人的知识渴望和对佛法的深入研究,他前往吴地(今江苏一带)寻访长者,以求学问。最后,“应是山川似剑南”则通过比喻手法,勾勒出蜀道(四川地区)的险峻景象,将自然之美与艰难的旅途相结合,既映射了僧人内心的坚毅,也烘托出了诗人对其不畏艰险、执着信念的赞赏。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个追求精神境界的旅行者形象,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僧人的尊重与同情。
门外喧呼惊失马,天边未暇问牵牛。
报恩不作雀衔玉,快意遂为鹰脱韝。
他日盖帷吾已许,暮年绳勒汝应羞。
故知多忆横门道,定厌青丝久络头。
好在东君管物华,倦游归思渺天涯。
春冰夜市心空壮,听镜探官事更赊。
尚怯馀寒破桃萼,坐看细雨落檐花。
家僮应照田蚕?,频晒渔蓑理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