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名螺子小,苍翠欲参天。
势压崆峒外,形凝混沌前。
琳宫浮紫气,梵宇出青莲。
吾欲投簪绂,归耕老石田。
山名螺子小,苍翠欲参天。
势压崆峒外,形凝混沌前。
琳宫浮紫气,梵宇出青莲。
吾欲投簪绂,归耕老石田。
这首明代诗人唐文凤的《螺子山》描绘了一座秀美而壮观的山峰。首句"山名螺子小"点出山的名称,虽小却富有特色;"苍翠欲参天"则展现出山的苍绿与高耸,仿佛直插云霄。接下来的"势压崆峒外,形凝混沌前"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将螺子山的气势与传说中的崆峒山相提并论,又将其形态比作宇宙初开时的混沌状态,显得古老而神秘。
"琳宫浮紫气,梵宇出青莲"两句进一步描绘山中仙灵气息,琳宫(道教仙境)笼罩着紫色祥云,佛寺(可能指道观或佛教寺庙)则如莲花般从山中显现,增添了超凡脱俗的氛围。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归隐愿望:"吾欲投簪绂,归耕老石田",意指他想要抛下世俗的官职,回到螺子山这样的自然环境中,过上宁静的农耕生活。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螺子山的自然景观,同时融入了浓厚的道教和佛教色彩,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白云出山无定姿,白云还山无定期。
乾坤清气不常用,海内复见汤休诗。
昨夜大江深几许,弹舌沙中作龙语。
碧桃红杏满湖开,仿佛云间散花女。
上人正自曹溪归,星斗错落环璿玑。
挥毫烂写怀素草,霹雳应手蛟龙飞。
我今已遂三生梦,石上因缘何足论。
明当载汲洪崖泉,煮茶谈空共栖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