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尽渔民五季年,谁蠲丁口亩输钱。
不将公量收家邑,漫把徵贤改应天。
利尽渔民五季年,谁蠲丁口亩输钱。
不将公量收家邑,漫把徵贤改应天。
这首诗反映了南宋时期的社会现实,诗人周南以过青阳齐丘旧隐为背景,通过渔民生计的艰辛和赋税制度的不合理,表达了对民间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治理的批评。
首句"利尽渔民五季年"描绘了渔民们长时间以来艰难谋生的情景,"五季年"可能指的是五个季节或五个朝代,暗示了时间之长和生活之困。接着,"谁蠲丁口亩输钱"质问的是,究竟谁来减免渔民的丁口税和田地税,表达了对赋税沉重的不满。
"不将公量收家邑"进一步指出,官府并未公正地按标准收取赋税,而是随意加重百姓负担,"家邑"代指乡村,"公量"则代表公平合理的标准。最后,"漫把徵贤改应天"讽刺了官员们的无能,他们只会空谈改革,却未能真正解决百姓的实际问题,"徵贤"指征召贤良,"应天"则暗指敷衍上天的旨意。
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深沉,通过渔夫的遭遇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义。
鹓鸿念旧行,虚馆对芳塘。
落日明朱槛,繁花照羽觞。
泉归沧海近,树入楚山长。
荣贱俱为累,相期在故乡。
莺语惊残梦,轻妆改泪容。
竹阴初月薄,江静晚烟浓。
湿觜衔泥燕,香须采蕊蜂。
独怜无限思,吟罢亚枝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