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悼亡三首·其一》
《悼亡三首·其一》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结发为夫妇,于今十七年。

相看犹不足,何况是长捐。

我鬓已多白,此身宁久全。

终当与同穴,未死泪涟涟。

(0)
翻译
我们自始至终结为夫妻,至今已有十七个年头。
相互凝视仍觉不够,更何况是长久分离。
我的鬓角已多添白发,此生还能否保全健康。
最终定会与你同葬黄土,未亡之时已泪水涟涟。
注释
结发:指结婚时初束的头发,象征夫妻结合。
夫妇:夫妻。
于今:到现在。
十七年:表示时间长度。
相看:互相看着对方。
不足:不足以表达爱意。
何况:更不用说。
长捐:长久分离。
我鬓已多白:我已经有很多白发。
宁:岂能, 宁可。
久全:长久保全。
终当:终究会。
同穴:死后葬在一起。
未死:活着的时候。
涟涟:形容泪水不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悼亡三首(其一)》,表达了对逝去爱人的深深怀念和悲痛之情。首句“结发为夫妇,于今十七年”,回忆了两人自结婚以来共同度过的岁月,时间之长令人感慨。接着,“相看犹不足,何况是长捐”表达了对妻子的无尽思念,即使在生时相见都感到不够,更何况如今阴阳两隔。诗人感叹自己鬓发已斑白,暗示岁月无情,身体日渐衰弱,预感未来的孤独。“此身宁久全”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忧虑,担心不能长久保全。最后两句“终当与同穴,未死泪涟涟”,诗人决心死后要与妻子合葬,生前的悲伤泪水已经无法抑制,表达了他对亡妻的深切哀悼和永恒的爱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展现了诗人对亡妻的深情厚意和生活无常的深深感慨。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赠邑侯冯子良大令·其四

故里归来近社枌,瞻依毛里庇慈云。

也知棠荫巢原稳,自觉瓜田界要分。

容我茅檐长曝背,有时樽酒共论文。

襟期各抱千秋想,敢以声华奉使君。

(0)

久别离用太白韵·其一

少年轻薄不思家,雕阑闲煞芙蓉花。

花开花复落,对花发深嗟。

抱琴欲弹琴弦绝,当机丝乱不得结,别时春风今飞雪。

天涯到处多歌台,东停西泊无人催。

催君兮君不应,但望江上双鲤传书来。

书来君不来,泪痕相问斑如苔。

(0)

和独漉堂怀古原韵·其三

胶舟愁唱恼公津,泪竹骚兰岁岁春。

尚有倖臣传赋草,已无博物识浮蘋。

秦关鹃泣君为虏,巫岫云迷女是神。

鴂舌休嗤风不竞,半吞八九岂无人。

(0)

门联

家藏东汉传经字;世守西山讲学编。

(0)

十七夜迎灯

十七夜火树犹辉,不外元宵光景;

二三更银簧迭奏,依然盛世清音。

(0)

内径八王庙联

赫濯播声灵,万派恩波流蔀屋;

融和增景象,一溪春色斗桃源。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李元度 裴秀 傅尧俞 孔绍安 王播 范泰 林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