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光皎洁暮天晴。十分明。称幽情。
赏玩随时,高会尽云朋。
今夜澄澄垂普照,无此夕,得和平。
碧空如水月盈盈。性珠停。保长生。
四海清通,何处不圆成。
更谢高明恩德重,临万国,教门兴。
素光皎洁暮天晴。十分明。称幽情。
赏玩随时,高会尽云朋。
今夜澄澄垂普照,无此夕,得和平。
碧空如水月盈盈。性珠停。保长生。
四海清通,何处不圆成。
更谢高明恩德重,临万国,教门兴。
这首元代尹志平的《江城子·沁州神霄宫赏月》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夜晚景象。"素光皎洁暮天晴",开篇便以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晴朗的傍晚,奠定了清幽的基调。"十分明。称幽情",进一步强调了月色的明亮与诗人内心的幽雅情怀相得益彰。
"赏玩随时,高会尽云朋",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们在这样的良辰美景中聚会赏月,享受着相聚的快乐。"今夜澄澄垂普照,无此夕,得和平",描述了月光普照大地,带来安宁和谐的氛围。
"碧空如水月盈盈。性珠停。保长生",将月色比喻为清澈的水面,月儿圆满,象征着永恒与长生。"性珠停"可能暗指修行者的心境如静止的珍珠,追求内心的平静与长生不老。
最后三句"四海清通,何处不圆成。更谢高明恩德重,临万国,教门兴",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清明、万物和谐的赞美,以及对上苍赐予的恩德的感激,希望这种和平与教化能普照世间,使各国人民受益。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月为引,寓含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宗教的感悟,展现了元代道教文化背景下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