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白玉虹,延袤十万里。
昭回下紫溟,飞来跨瑶水。
仙人挟之游,飘飖靡所止。
祖骞寻河源,浮槎适孔迩。
长揖银汉间,相遗赤虬履。
乃饰双明珠,加缘五色绮。
提携未轻著,纳令授孙子。
千载俟风云,一附鸾鹤起。
天上白玉虹,延袤十万里。
昭回下紫溟,飞来跨瑶水。
仙人挟之游,飘飖靡所止。
祖骞寻河源,浮槎适孔迩。
长揖银汉间,相遗赤虬履。
乃饰双明珠,加缘五色绮。
提携未轻著,纳令授孙子。
千载俟风云,一附鸾鹤起。
这首明代诗人张元凯的《杂诗二十首(其六)》描绘了一幅奇幻的仙境景象。诗中以“天上白玉虹”开篇,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一条横贯天际的白色虹霓,其长度达到惊人的“十万里”,象征着无尽的辽阔与神秘。接着,这虹霓从天空降临,穿越紫色海洋(紫溟)和瑶池(仙境中的美池),暗示着超凡的仙人驾驭着它遨游。
诗人通过“祖骞寻河源,浮槎适孔迩”的想象,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寻找源头、探索未知的神话世界,其中“浮槎”是古代传说中用来渡河的木筏。在这样的旅程中,仙人赠送赤虬履(可能是指仙鞋),并装饰以明珠和五彩丝带,显示出礼物的珍贵和仙人的好意。
最后,诗中提到这双鞋子并未轻易穿戴,而是被珍藏起来,传给了子孙,寓意着传承与期望。诗人期待着千年后风云际会,自己能如仙人般乘龙腾鹤,翱翔于天地之间。整首诗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展现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超越世俗生活的追求。
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
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
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
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躬。
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
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场。
故里寒云恶,炎天凛夜长。
独沉清冷水,能否涤愁肠?
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
大圜犹茗艼,微醉自沈沦。
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言。
故人云散尽,我亦等轻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