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所作,名为《戏赠郑溧阳》。诗中表现了诗人陶醉生活的悠然自得和超脱世俗的态度。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这里的“陶令”指的是晋代的陶渊明,他以爱饮而著称。诗人通过对陶渊明的引用,表达自己也像他一样,每天都沉浸在酒精带来的快乐中,对于世间的繁华和春天的美景都已经无动于衷。
“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这两句诗继续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素琴原本就没有弦,这里象征着一种简单而纯净的生活,没有复杂的情感和世俗的羁绊。而“漉酒用葛巾”则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随性与自然,使用草编成的筛子来滤酒,更凸显出一副不以物喜,不以物悲的超脱态度。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这里,“清风北窗下”营造了一种淡定宁静的氛围。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对自己说:“我是羲皇之人”,羲皇是中国上古时期的三皇之一,这里借指古代圣明的君主或仙人,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如同古代圣人般的精神状态。
“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最后两句诗则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和渴望。栗里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或是一种隐喻,象征着一种纯净或理想的空间。“一见平生亲”表达了诗人对于与知己相逢的渴望,那种感觉如同找到了一生的挚友。
整首诗通过对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的描绘,展现了李白特有的浪漫主义情怀。
阴阳升降自相催,齿发谁教老不回。
犹有髻珠常照物,坐看心火冷成灰。
酥煎陇坂经年在,柑摘吴江半月来。
官冷无因得官酒,老妻微笑泼新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