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圆通峰顶》
《圆通峰顶》全文
宋 / 仇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结亭孤绝处,登眺不辞劳。

万木俯在下,一峰如此高。

山围湖面小,藤络树根牢。

挥手红尘表,天风欲跨鳌。

(0)
注释
结亭:建造的亭子。
孤绝:孤独而偏远。
登眺:登高远望。
劳:劳累。
万木:众多树木。
俯:向下。
一峰:一座山峰。
如此:如此这般。
山围:山峦环绕。
湖面:湖泊水面。
藤络:藤蔓缠绕。
树根:树的根部。
红尘:世俗尘埃。
天风:自然界的清风。
鳌:传说中的大海龟,象征高山。
翻译
在那孤独的亭子边,我攀登不觉辛劳。
万千树木低头致敬,唯有此峰傲然耸立。
山峦环抱着小小的湖面,藤蔓紧密缠绕着树根。
挥别尘世繁华,想要乘风凌驾于海龟般的山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高处,眺望远方的景象。开头两句“结亭孤绝处,登眺不辞劳”表明诗人寻找到了一座僻静而又高耸的亭子,尽管攀登之路艰难,但为了得到那份美妙的视觉体验,他甘愿付出努力。

接着,“万木俯在下,一峰如此高”两句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山峰的雄伟与孤立。诗人所站之地是一处可以鸟瞰众木的地方,那一座山峰尤为显眼,其高度与周遭环境形成了鲜明对比。

中间两句“山围湖面小,藤络树根牢”则描绘了一种幽深的景象。山环抱着一片不大的湖面,而藤蔓紧紧地缠绕在树根上,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末尾两句“挥手红尘表,天风欲跨鳌”则充满了超脱世俗的豪放情怀。诗人似乎在用手势斩断尘世的羁绊,而那清新的天风宛如要跳跃过海浪一般,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由奔放的精神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高洁、超脱和自由的向往。

作者介绍

仇远
朝代:宋   字:仁近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生辰:1247年~1326年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猜你喜欢

冬至

山寒律琯又飞灰,万壑松风冬起雷。

风景不殊云黯淡,雪霜初霁日徘徊。

无人献袜抛尘屦,有客传觞酦冻醅。

天地不教阳德尽,韦编曾叩伏羲来。

(0)

峡中行

两崖开尽水回环,一叶才通石罅间。

楚客莫言山势险,世人心更险于山。

(0)

送人弃官入道

仙李浓阴润,皇枝密叶敷。

俊才轻折桂,捷径取纡朱。

断绁三清路,扬鞭五达衢。

侧身期破的,缩手待呼卢。

社稷俄如缀,雄豪讵守株。

忸怩非壮志,摆脱是良图。

尘土留难住,缨緌弃若无。

冥心归大道,回首笑吾徒。

酒律应难忘,诗魔未肯徂。

他年如拔宅,为我指清都。

(0)

诗三百三首·其二五六

时人寻云路,云路杳无踪。

山高多险峻,涧阔少玲珑。

碧嶂前兼后,白云西复东。

欲知云路处,云路在虚空。

(0)

山居诗二十四首·其十九

露滴红兰玉满畦,闲拖象屣到峰西。

但令心似莲花洁,何必身将槁木齐。

古堑细烟红树老,半岩残雪白猿啼。

虽然不是桃源洞,春至桃花亦满蹊。

(0)

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李昪 荀勖 项羽 吴彩鸾 黄宗会 陈函辉 何胤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