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万山中,日日采樵去。
扪萝上层巅,苔滑不留履。
落日负樵归,云深失归路。
谁家犬吠声,声在云深处。
我家万山中,日日采樵去。
扪萝上层巅,苔滑不留履。
落日负樵归,云深失归路。
谁家犬吠声,声在云深处。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深山中的生活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开篇“我家万山中”四字,便设定了诗的主体和背景,是一个远离尘嚣、深藏于万山之中的居所。接着“日日采樵去”表明诗人每天都会进入森林中砍柴,既是生计的一部分,也反映出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情形。
“扪萝上层巅,苔滑不留履”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攀爬高峰的艰难和危险。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勇敢攀登的精神,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对自然的尊重与顺应,因为即便是攀岩绝顶,也不留下脚印,体现了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落日负樵归,云深失归路”则描述了夜幕降临时诗人的归途之难。背着一天辛勤采集的柴火,却在迷茫的云雾中迷失方向,这不仅是对自然力量的描绘,也象征着人生旅途中的困惑与探索。
最后“谁家犬吠声,声在云深处”这两句,则以一声犬吠为线索,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心中对家的思念和归属。尽管身处深山,但那遥远的犬吠声似乎拉近了与世间的联系,使得诗人的内心世界变得丰富而温暖。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自然描绘,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自在飞花的生活态度,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家园的深情与向往。
昨夜湔裙罢,今日意钱回。
粉墙正亚朱户,其外有铜街。
百丈同心綵索,一寸双文画板,风飐绣旗开。
低约腰间素,小摘鬓边牌。翩然上,掠绿草,拂苍苔。
粉裙欲起未起,弄影惜身材。
忽趁临风回鹘,快作点波新燕,糁落一庭梅。
向晚半轮玉,隐隐照遗钗。
昔年拄玉杖,去看匡庐峰。
远山如游龙,半入青天中。
四顾无人独揽秀,五老与我同舂容。
手弄石上琴,目送天边鸿。
二仪自高下,吴楚分西东。
洪涛巨浪拍岸下,波光上与银河通。
汲涧玄猿弄晴影,长松舞鹤号天风。
天风吹我不能立,便欲起把十二青芙蓉。
弱流万里可飞越,因之献上蓬莱宫。
羲娥倏忽遂成晚,往往梦里寻仙踪。
如今不知何人抚此景,树下一老与我襟裾同。
披图题诗要相赠,气腾香雾秋濛濛。
子归烦语谢五老,几时白酒再熟来相从。
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
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
深院青春空白锁,平原红日又西斜。
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吠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