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官道柳,采掇有饥妇。
年年旱魃杀五谷,客米千钱仅一斗。
有饭柳作齑,无饭柳作糜。
阿夫河南趁工死,归食老姑兼哺儿。
春风飘飘春已深,枝叶老硬伤人心。
临清官道柳,采掇有饥妇。
年年旱魃杀五谷,客米千钱仅一斗。
有饭柳作齑,无饭柳作糜。
阿夫河南趁工死,归食老姑兼哺儿。
春风飘飘春已深,枝叶老硬伤人心。
这首清代诗人王芑孙的《官道柳》描绘了一幅民生疾苦的画面。诗中通过官道旁的老柳树,反映出当时社会的贫困与艰辛。饥妇在路边采摘柳叶,以应对连年旱灾导致的粮食短缺,一斗米竟价值千钱,生活困苦可见一斑。即使有饭,人们也只得将柳叶磨成齑(细碎的菜末)充饥;无饭时,则以柳叶煮成粥(糜)。诗中提到的“阿夫”远赴河南做工,却不幸客死他乡,家中老姑还需用柳叶喂养嗷嗷待哺的幼儿,凄凉之情溢于言表。
“春风飘飘春已深,枝叶老硬伤人心。”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春天本应生机盎然的季节,但因人间疾苦,连春风都显得凄冷,柳叶虽是春天的象征,却因饱受苦难而变得老硬,触动了诗人和读者的心弦,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司命无心播物,祖师有记传衣。
白云横而不度,高鸟倦而犹飞。
学书但学溪老鹅,读书可观樵父歌。
紫髯将军不复见,空馀岩桂绿婆娑。
宜春别驾乡丈人,来假庐陵二千石。
虚舟无事鸥与游,良贾深藏客争席。
诸公鞭朴立威名,公独爱民如父兄。
诸公驭吏如束湿,公使人人得尽情。
人情居官若邮传,假守摄丞尤自便。
忧念公家眉不开,谁能勤民废寝膳。
赠行欲借笔如椽,公不肯留鼓催船。
归到宜春问春事,斑斑笋竿蕨破拳。
廖侯为邦用诗礼,府中无事多燕喜。
看公谈笑面生春,更为乡园蓺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