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别驾乡丈人,来假庐陵二千石。
虚舟无事鸥与游,良贾深藏客争席。
诸公鞭朴立威名,公独爱民如父兄。
诸公驭吏如束湿,公使人人得尽情。
人情居官若邮传,假守摄丞尤自便。
忧念公家眉不开,谁能勤民废寝膳。
赠行欲借笔如椽,公不肯留鼓催船。
归到宜春问春事,斑斑笋竿蕨破拳。
廖侯为邦用诗礼,府中无事多燕喜。
看公谈笑面生春,更为乡园蓺桃李。
宜春别驾乡丈人,来假庐陵二千石。
虚舟无事鸥与游,良贾深藏客争席。
诸公鞭朴立威名,公独爱民如父兄。
诸公驭吏如束湿,公使人人得尽情。
人情居官若邮传,假守摄丞尤自便。
忧念公家眉不开,谁能勤民废寝膳。
赠行欲借笔如椽,公不肯留鼓催船。
归到宜春问春事,斑斑笋竿蕨破拳。
廖侯为邦用诗礼,府中无事多燕喜。
看公谈笑面生春,更为乡园蓺桃李。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送权郡孙承议归宜春》。诗中,黄庭坚以赞美的笔触描绘了权郡孙承议的形象。他称赞孙承议身为宜春别驾,如同乡里的长者,虽身居高位,却能与鸥鸟为伴,不显威严,而是像一位深藏不露的好商人,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他关心百姓,视民如父兄,对待属吏宽厚,让每个人都能发挥才能。在官场上,孙承议如同邮传使者,即使代理职务也处理得当,但他心系公事,以至于无法顾及个人生活。
诗人还提到,孙承议辞行时,尽管有人想借他的大笔,他却坚持离去,催促船只,显示出他的决绝和对职责的坚守。回到宜春后,孙承议关心春事,关注民生,如农夫般种植桃李,传播文化。廖侯治理地方,注重诗礼教化,府中氛围和谐,常常举行宴乐。
整首诗通过描绘孙承议的品行和事迹,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赞美,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地方治理的理想和追求。黄庭坚的诗歌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展现了对贤能官员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