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公渡沧海,不愿公渡河。
海水有定性,河水多回波。
金堤失上策,瓠子遗悲歌。
山陵且震荡,将柰公身何。
白骨葬黄流,化为鼋与鼍。
不信妾言苦,请观龙门津。
自古断舟楫,公今徒杀身。
杀身亦不易,竟使傍人嗤。
妾言公不听,公心妾不知。箜篌之曲令人悲。
愿公渡沧海,不愿公渡河。
海水有定性,河水多回波。
金堤失上策,瓠子遗悲歌。
山陵且震荡,将柰公身何。
白骨葬黄流,化为鼋与鼍。
不信妾言苦,请观龙门津。
自古断舟楫,公今徒杀身。
杀身亦不易,竟使傍人嗤。
妾言公不听,公心妾不知。箜篌之曲令人悲。
这首明代诗人顾璘的《公无渡河》是一首寓言诗,以劝诫的口吻表达对某人的担忧。诗中通过对比沧海与黄河,暗示了危险与反复无常。"海水有定性"象征着稳定和可预测,而"河水多回波"则暗示了变化莫测和潜在的危机。诗人警告说,试图渡过黄河(可能暗指某项冒险行为)是不明智的,因为"金堤失上策,瓠子遗悲歌",意指过去的教训和失败的先例。
接着,诗人担忧局势动荡,担心主人公的安危,甚至预言他可能会遭遇不幸,"山陵且震荡,将奈公身何"。"白骨葬黄流"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悲剧的想象。诗人以生动的比喻结束,指出如果主人公不听劝告,不仅会自我牺牲,还会让旁人耻笑。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朴素,寓意深刻,通过叙述和警示,表达了对主人公命运的深深忧虑,并以箜篌之音传达出哀伤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