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药堂秋暮》
《药堂秋暮》全文
唐 / 钱起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隐来未得道,岁去愧云松。

茅屋空山暮,荷衣白露浓。

唯怜石苔色,不染世人踪。

潭静宜孤鹤,山深绝远钟。

有时丹灶上,数点綵霞重。

勉事壶公术,仙期待赤龙。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àotángqiū
táng / qián

yǐnláiwèidàosuìkuìyúnsōng
máokōngshānbáinóng

wéiliánshítáirǎnshìrénzōng
tánjìngshānshēnjuéyuǎnzhōng

yǒushídānzàoshàngshùdiǎncǎixiázhòng
miǎnshìgōngshùxiāndàichìlóng

注释
隐来:隐居。
未得道:未悟道。
愧云松:内心有愧疚像云松般坚韧。
茅屋:简陋的小屋。
空山:寂静的山。
暮:傍晚。
荷衣:用荷叶制成的衣服。
白露:清晨的露水。
浓:厚重。
石苔色:石头上的青苔色。
世人踪:世人的足迹。
潭静:潭水宁静。
孤鹤:孤独的鹤。
绝远钟:听不到远处的钟声。
丹灶:炼丹炉。
綵霞:彩色的霞光。
重:叠加。
壶公术:壶公的修炼方法。
仙期待:期待成仙。
赤龙:红色的龙(象征仙人)。
翻译
尚未领悟隐居之道,岁月流逝内心愧对如云松。
傍晚时分,茅屋坐落在寂静的山中,白露打湿了荷衣显得更重。
只欣赏那青苔的颜色,它未沾染世俗人的足迹。
潭水静谧,适合孤鹤栖息,深山之中听不见远处的钟声。
有时会在炼丹炉旁,见到几点重叠的彩霞。
我努力学习壶公的法术,期待着能遇见仙人乘坐赤龙降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秋暮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自然之美和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隐来未得道,岁去愧云松。"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于修道没有取得成就,时间流逝而感到惭愧。云松常象征高洁和长寿,诗人可能觉得自己与之相比有所不足。

"茅屋空山暮,荷衣白露浓。"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居住的茅屋位于空旷的山中,傍晚时分,荷花上沾满了白色的露水,环境清幽而又湿润。

"唯怜石苔色,不染世人踪。" 石苔即是生长在石头上的苔藓,这里诗人表达了对石苔的怜爱,它不受尘世污染,是纯净自然的象征。

"潭静宜孤鹤,山深绝远钟。" 这两句写出了山谷之中水潭清幽,适合孤鹤栖息;而山中更有深处,传来的是遥远的钟声,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有时丹灶上,数点綵霞重。" "丹灶" 指的是炼丹炉,诗人偶尔在灶上进行修炼,试图炼制仙药;"綵霞" 则是指彩色的云霞,这里可能隐喻着仙气或祥瑞之兆。

"勉事壶公术,仙期待赤龙。"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道术的勤勉修行,以及对成仙的渴望。在古代传说中,赤龙往往与仙境相联系,这里可能是指等待着某种超自然的救赎或飞升。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于道法修炼的执着追求。

作者介绍
钱起

钱起
朝代:唐   字:仲文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生辰:722?—780年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猜你喜欢

槟榔笋·其二

消食平生不讳饥,书来何事戒冰脾。

蔗霜蒟酱殊嫌腻,芒角枯肠此最宜。

(0)

张瑕瑀明经来郡数日旋回嘉义·其一

共有乘桴兴,曾邀作伴归。

海云供画本,番雀识儒衣。

为我瓜期误,劳君鹤梦违。

衙斋似僧舍,岁莫好相依。

(0)

衙斋偶成

小庭风细蝶依花,日午黄蜂亦散衙。

岂有不平鸣蜥蜴,未知何事闹虾蟆。

偶缘碍足思锄草,莫为伤脾便毁茶。

树影微欹残梦醒,浑忘身世在天涯。

(0)

漫记·其六

谁言异类不同群,煦妪春温未忍分。

见说新名回马社,他年留纪海东云。

(0)

番果图·其一

名象遥传东海东,根苗无可问鸿蒙。

波罗蜜与菩提种,犹有林藤地味风。

(0)

送余刺史宝冈秩满入觐即次留别元韵·其三

计日趋彤庭,天颜应有喜。

嘉乃守东宁,下车走狂兕。

果断锄稂莠,仁和护荪芷。

番民勤力穑,菽粟如水火。

东南千里地,宸听歌乐只。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