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移刺右丞画双鹿图二首·其二》
《题移刺右丞画双鹿图二首·其二》全文
金 / 赵秉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当年扈从直长杨,想见秋山槲叶黄。

沙外小滩圆似月,眼明双鹿噍斜阳。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的交融。诗人赵秉文以“题移刺右丞画双鹿图二首(其二)”为题,巧妙地将自己对自然景色的观察与想象融入其中。

首句“当年扈从直长杨”,似乎在追忆往昔,暗含着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怀念,这里的“扈从”可能指的是随从或陪同之意,“直长杨”则可能是对某位官员的尊称,或是借指某种特定的历史情境。这一句虽未直接描绘画面,却为整幅画作营造了历史与现实交织的背景。

接着,“想见秋山槲叶黄”一句,直接点明了画面的主题——秋天的山林。秋天的山林以其独特的色彩和氛围,给人以丰富的视觉享受和深邃的情感体验。“槲叶黄”不仅描绘了槲树叶子在秋风中逐渐变黄的景象,也暗示了季节更迭的自然规律,以及由此引发的时光流逝之感。

“沙外小滩圆似月”一句,将视线转向了更为广阔的自然景观。沙滩上的小滩被描绘得如同满月一般,既突出了月光的皎洁与沙滩的平滑,又通过比喻手法,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这样的描绘,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赋予了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

最后,“眼明双鹿噍斜阳”一句,将焦点集中在了画面的主体——双鹿上。这两只鹿在夕阳的余晖中悠闲地吃草,不仅体现了生命的和谐与自然的宁静,也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的自由与宁静。通过“眼明”二字,诗人巧妙地表达了对这一场景的赞叹与欣赏,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活情感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每一句都充满了诗意,不仅描绘了具体的画面,还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哲理,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诗人那份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审美情趣。

作者介绍
赵秉文

赵秉文
朝代:金   字:周臣   号:闲闲居士   籍贯:晚年称闲闲老   生辰:1159~1232

赵秉文(1159~1232)金代学者、书法家。字周臣,号闲闲居士,晚年称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所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猜你喜欢

投赠王湘绮先生·其一

到处青山好杖藜,沧洲小住即关西。

非因赋鵩思辞楚,宁感蜚鸿佐霸齐。

风息神鹏图海运,春归杜宇背花啼。

愿从五斗乡闾醉,付与龙门传滑稽。

(0)

又愁·其四

海潮东下赤嵌城,日月苍凉禾黍平。

山过鲲身皆列郡,波连熊指忽交兵。

千年寂寞明珠贡,百丈珂峨战舰横。

欲问蓬莱问徐福,蛟台蜃阁故峥嵘。

(0)

拟庾子山咏画屏风诗·其二十一

藉草得幽径,餐松习清斋。

树老云都聚,苔深石半埋。

柳花时扑面,花片每投怀。

吹笙启别馆,惜无洛客偕。

(0)

金蘅意来诗盛言彭泽山水之胜君官翰林二十年坚卧不出今忽两作县令寄此调之·其一

平生金翰林,懒不听朝鼓。

年年送作郡,高枕卧江浒。

胡然百六会,攘臂说治谱。

辞尊而居卑,舍身救众苦。

岂云恋升斗,颇亦商出处。

诸侯有惠爱,好景相媚妩。

犹能赋新诗,艳说名山主。

三径资有无,公田祝时雨。

(0)

和少璞饮茶诗·其二

品茶先品水,水佳味乃全。

晨兴汲甘井,一勺手自煎。

适意岂必酒,饮中亦云仙。

安得兰溪水,到此冰雪天。

置符信可调,今无苏子贤。

(0)

题金桧门总宪观剧绝句·其三

登场鲍老意阑珊,粉墨徒留壁上观。

一首加官先道破,退场多是不堪看。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陈夔龙 戴明说 宋绶 蔡琰 钟离权 哥舒翰 冯小青 葛洪 王赞 韩熙载 田为 苏易简 毌丘俭 朱高炽 李宗谔 宋璟 刘采春 孙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